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诫“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士大夫开始非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的挑战。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时期颇不相同,自强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而他们已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危亡,引入了从达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找新的正当性依据。

——摘编自王建朗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群体意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士大夫回应西潮挑战”的表现并指出其影响。
2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