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1 .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
C.改良与革命D.进化与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觉,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普及宪政常识,但导五四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2014·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2016-11-27更新 | 2830次组卷 | 4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主要活动
1895年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1905年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1910年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
正式叫胡适。
1916年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1917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摘编自胡适年谱

材料二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16-12-13更新 | 276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基础会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
2016-11-27更新 | 181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这一(编者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科学文化界巨人辈出,群星璀璨。酒现出以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以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学家;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艺术家等等。他们从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以不同方式从事精深的研究、创造和发明,表现出对科学和艺术的执着追求,使欧洲的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物理学、化学、医学等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新世界”的魅力。
新文化运动从时间上前后持续不到十年,这就和延续二三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无法比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解救民族危难的急躁情绪又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巨子们不可避免地带着学者们对其持有的种种指责:浮躁、肤浅、急功近利。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巨人”的水平和层次,影响了运动的深度和广度,也使得新文化运动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通过办报创刊,向国人传播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在广大的文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则无声无息,一片沉寂。
——摘编自《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比较》
(1)根据材料,简述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的不同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海南海口高三高考调研历史试卷

10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三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3)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具有的学术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