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2017-05-06更新 | 122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梁漱溟认为,民主政治乃是从个人私欲或物欲出发,以谋公众欲望满足之“物欲本位的政治”,然而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却不是放在欲望的满足上面。其意在说明
A.中国的经济条件不符合民主方式B.西方的民主政治本质是专制
C.中国人缺乏主动争取权利的精神D.中国人的政治理想不是民主
3 .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指什么?实践遭挫折后,中共又进行了怎样有益的探索?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科学
C.民主D.革命
2019-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嘉积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②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④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2018-12-12更新 | 16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0年海南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末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019-01-30更新 | 93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2016-12-12更新 | 53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