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事”,在国会上引起激烈争论。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引起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材料可以作为
A.研究康有为托古改制的一手史料B.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C.研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D.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芽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2017-11-08更新 | 2436次组卷 | 39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舆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D.共和制度不适应于中国
4 .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
A.提倡解放人性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
C.注重社会民主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
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
2017-08-29更新 | 63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2017-07-02更新 | 32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近现代史之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反馈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这些叙述最类似于
A.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B.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
C.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
D.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2017-03-21更新 | 61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2016-12-12更新 | 53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