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9-05-29更新 | 90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蒙自第一中学高二下开学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这一材料表明陈独秀
A.倾向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B.反对专制道路维护共和政体
C.对民族主义的观念有所反思
D.以民主和科学进行启蒙宣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
A.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4 .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
A.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B.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
C.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D.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
2019-05-11更新 | 750次组卷 | 21卷引用:【省级联考】山西省2019届高三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A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7 .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时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历史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9-01-30更新 | 235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