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
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
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
2022-01-17更新 | 449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割裂旧文化。但有学者指出,仅凭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批判就断言割裂,实在是低估了旧文化的生命力。这一学者的观点
A.过于强调了新旧文化的对立关系B.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竭力推崇
C.深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D.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
2022-01-12更新 | 575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022-01-12更新 | 3983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在人类的世代繁衍中与时间同行,形成文化传统。它包括前辈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器物形态的文化成果,也包括沿袭下来的各种规范和观念形态的文化遗产,如社会的道德规范、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但是,后代人对前代人文化传统的承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代人在继承前代人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必然要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不断扩大已有的物质成果,改造现行的各种典章制度、行为规范、更新思想观念,形成新的文化传统。因而,文化在时间中表现出保守的因素和变革的因素,是保守与变革的统一,在连续中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向上的,表现出文化的进步性。

——摘编自曹德明《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个观点或整体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5 . 1919年,我国知识界兴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认为国故(我国固有的文化)中有“国粹”,也有“国渣”,要“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把这两者分清楚;治史的目的是“明变、求因与批判”。这一运动
A.声讨了袁世凯复辟帝制B.弘扬了传统的史学价值
C.带有绝对化的思想倾向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6 . 1916年2月,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拥护“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并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意在强调
A.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取代传统纲常礼教B.中国的共和制度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C.传统的纲常礼教与封建制度相辅相成D.伦理的改造是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
2021-12-29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新青年》除了以一般性言论指导全国进步人士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来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当时不少青年,如王统照、叶挺等都曾致函《新青年》,他们在与陈独秀的书信往来中,受到启发与鼓励。据此可知,《新青年》
A.为五四运动做了舆论的准备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D.促进了青年人思想的解放
8 . 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
2021-12-18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2月抽测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对于材料中胡适的主张,解读错误的是
A.鼓励文学形式的创新B.文学应重视社会问题
C.文学应反映大众生活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2021-12-17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从维护共和的立场出发,刻意强调尊孔与复辟之间的密切关系,“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因此,反专制必先反孔教,而反孔教则必定要对中国的一切传统文化进行根本性的颠覆。陈独秀的主张
A.厘清了孔教与专制的关系B.颠覆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思想D.助长了激进的西化倾向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