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
2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揭开了该事件的序幕,其主要原因是
A.开始传播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B.公开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C.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D.沉重打击尊孔复古逆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贺麟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肯定西方思想的优越性B.带有急功近利的主观性
C.有助于重估儒学的价值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批判儒家传统道德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C.效法英国立宪政体D.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5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言论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6 . “自由”、“平等”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响亮的口号也进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这体现社会主义
A.也能继承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B.也会借鉴宗教发展的成功经验
C.也要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必然道路D.也以思想启蒙来挑战传统文化
7 .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对此感到忧虑的是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梁漱溟
2019-11-01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8 . 清末民初人杨度在1915年发表的《君宪救国论》中这样写道“德意志、日本之军队,节制谨严,故能称雄于世界,法美等国则不然,能富而不能强,此无他,一为君主,一为共和故也。”他之所以如此认识,是基于
A.为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张目
B.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判断
C.对工业革命进程的深刻反思
D.对共和制度与帝制的科学比较
2019-10-25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1902年后,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接受Science译名改变的大潮流,用“分科之学”的“科学”来取代“格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知识系统的现代化转型
B.程朱理学适应近代需要
C.从仿效欧美到以日为师
D.科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2019-10-24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10 . 欧洲的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反映了思想启蒙运动和社会大变革的基本关系和规律,然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