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社会主义的流行源于五四时期,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危机,一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向来为士人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体系崩溃了,人们失去了传统的精神支柱;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西方文明也“破产了”,人们又失去了并未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两种精神危机就为社会主义的风行预先准备了土壤。一时间,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竞相涌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社会主义各派学说的流行”。在“各派学说”演进的过程中,即使反对中共的思想家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日益成为巨大的潮流”。

特别是到了30年代,这一潮流已变得相当普遍和深入。从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来看,无论是论战的哪一方,所使用的话语和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难怪当时有人说:“现在的人一开口便说什么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等名词;并且时常用这些名词去解释中国原来的社会。”这表明到3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

——张太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提取材料信息,对“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0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