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9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出版了,沈雁冰认为这期的封面有特别的意义:“这一期的封面上有一小小图案,是一东一西,两只大手,在地球上紧紧相握,这暗示中国革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

——郑发展:《19201921年〈新青年〉嬗变考》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材料三   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20年9月后《新青年》的宣传重点,简述1920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本本主义”是指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所针对的问题,简述邓小平这篇讲话的意义。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原则。
2021-04-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者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的有力推动者。李大钊在其早期历史评论中表达出的史观是,历史具有一定的客观的趋势或者说“大势”,他相信宇宙“大化”有自己的动力且势难阻挡,还认为今与古的区别是相对的,今胜于占、后亦将优于今。1915年后,李大钊的历史观仍以时势思想为主,但吸收了进化论因素。进化论促使李大钊结合传统的宇宙大化思想来深入思考历史的必然性问题,深入思考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一文颂扬“庶民”、“劳工主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以时势与进化思想为底色,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自己的历史观。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深化对历史诸多抽象问题的认识,认识到经济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认识到民众的历史力量及其创造历史的可能。

——摘编自廉敏《李大钊历史观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历史观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李大钊历史观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1-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洋务运动之后到十月革命之前,不少人在中国译介马列著作、观点。以维新派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和1905年前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后,无政府主义者也译介了不少马恩文本。但是,有学者认为它们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这一认识的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A.并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有限
C.涉及阶层过于庞杂不具有主导性
D.译著方式不利于马恩思想传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 年 5 月 1 日,《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 同时刊登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上海、北京、广州、长沙、汕头、天津等地都举行了纪念“五一”节活动。上海工人发表了《五一宣言》,宣言抗议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1922 年“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劳动大会。通过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和罢工援助案。此后,每年“五一”     节,中国共产党或其领导的解放区都会举行一定形式的纪念活动。

——摘编自倪天祚《五一节庆祝活动在中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49 年 12 月将 5 月 1 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日。此后,每年“五一”节期间,北京和全国各地都举行群众性的集会游行活动。各种游艺场所、公园、礼堂在“五一”节免费开放,并举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此外,还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民日报》等媒体也集中宣传劳动模范事迹,报道各地开展生产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

——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20年代初期,中国“五一”节纪念活动的特点,并简析“五一”节纪念活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五一”节庆祝活动的意义。
2021-05-24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5月仿真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