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的广方言馆B.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2 .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一口号
①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集中体现
②对封建正统思想发起猛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③存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性
④主要目的是为文学革命开辟一条道路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 . 【近代之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实践家,一种是思想家。思想家的任务是为社会和本阶级编造幻想。思想家或理论家编造理想国的幻想并不是为了好奇或别出心裁,而是现实社会矛盾的产物。这些人深刻地分析了社会的矛盾运动,他们编造的理想国不仅企图给这种矛盾运动寻找一个归宿,而且是为了给他所面对的社会寻求一个可能达到的至高点,从而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以精神寄托。”

———刘泽华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


问题:
(1)填入中国近代思想家发起传播的先后五次社会思潮。

(2)近代实践家如何将上述理论思想诉诸行动,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2019-11-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6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4 . 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1·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019-01-30更新 | 167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上海与社会转型
“中国历史一百年看上海”,上海历史见证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下列是研究上海现代化的史料,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判断史料的属性:

①上述史料中属于非直接史料的是:____________

②上述史料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史料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史料中兼具文献与实物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2)某学者要研究下列课题,请帮助他选择最佳参考资料。

①研究上海租界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上海近代民族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上海与洋务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④研究西方思想在上海的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你如何认识上海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B.实行“实业救国”
C.改造文化心理D.实施预备立宪
9 . 胡适曾提到自己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这个情况可以反映当时
A.“进化论”的影响
B.民族主义大行其道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社会风气趋于保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