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倡导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C.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D.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2019-01-28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严重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完美结合中西政治制度
2019-01-21更新 | 29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届山西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A.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B.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019-01-08更新 | 20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县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
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
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2018-02-02更新 | 246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

(4)如何理解“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2017-10-19更新 | 76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康杰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2017-09-03更新 | 12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社会主义
2016-11-27更新 | 901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