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主张摧毁封建土地关系,土地归国家所有,但经过反复思量,孙中山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反映了(     
A.孙中山具有土地革命的思想B.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孙中山重视农民的切身利益D.“平均地权”顺应历史趋势
2024-03-21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023-01-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06卷引用:贵州省剑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曾说:“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这反映了同盟会的哪一纲领?
A.驱除鞑虏B.创建民国C.恢复中华D.平均地权
2022-03-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威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到:“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治之。”材料反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B.建构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
C.促进了社会下层民众的觉醒D.实现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022-02-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两个革命纲领的相同点是
A.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B.主张消灭私有财产
C.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D.支持农民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3年1月,孙中山说:“文窃以为谋国之道.苟非变出非常,万不获已,不宜轻假兵戎,重为民困。”这表明他
A.揭示了军阀割据的根源B.具有和平统一的思想
C.认识到民众是革命主力D.欲立即发动国民革命
2021-09-0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16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形成的先进思想,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中,能够体现民权主义内涵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反对侵略,实现独立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9月,孙中山在北京与梁士诒谈话时提到:“中国以农立国,倘不能于农民自身求彻底解放,则革新匪易。欲求解决农民自身问题: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孙中山
A.民生主义思想存在时代的局限B.肯定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重视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D.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9 . 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播,而政治乃能活动,弟刻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于五大部之间。”据此分析,孙中山旨在
A.维护民主政治B.集中力量发展实业
C.建设新的政治体制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021-03-0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彩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称临时政府乃“革命时代之政府”,其根本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该宣言
A.宣告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坚持了民权主义的原则
C.铲除了专制的社会根源D.扩大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