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朱熹表述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仁”、“智”的术语。用“智”来表述“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传统,而“仁”作为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也是毋庸置疑的,……朱熹这样说过:“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材料二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在1917年8月写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提出“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主张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道德思想,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摘编自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材料四   罗马的灭亡让人不解,他们有当时最不坏的政体:共和;最不坏的制度:法治;最可贵的精神:宽容。由此三条,便足以巍然屹立,为什么会亡呢?为什么他们在感到危机的时候,要乞灵于基督教呢?
换句话说,罗马文明缺了什么核心价值观?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并指出朱熹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提出的新道德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道德观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基督教在欧洲盛行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毛泽东指出:“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亦即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该讲话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B.国共十年对峙
C.全面抗战阶段D.解放战争时期
2020-06-05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有些恶意的宣传家故意混淆这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提倡所谓“一次革命论”,用以证明什么革命都包含在三民主义里面了,共产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用这种“理论”,共产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用这种“理论”起劲地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反对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一定的自己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另一个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

共产党人正因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就是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所谓“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政治主张
4 . 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在政体上采用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但“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提出该项主张的社会背景是(   
A.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广泛考察B.“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区域性胜利
C.抗战时期中共及人民武装的重大发展D.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加试题】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了在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人口只占一小部分,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作出转变的合理性。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他认为,整个中国一直在遭受着资产阶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剥削,因此,被压迫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起来并反抗他们的剥削。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

——摘编自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大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
(2)说明材料二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1956年,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继续“改造传统”,发表《论十大关系》,请简述其国内背景。
2019-06-2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树兰高中2019年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一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3)材料三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材料四   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分哪两步?这两步是如何完成的?
2018-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18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8 . 毛泽东在《两个中国之命运》报告中号召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其相关背景是
A.全面抗战开始B.抗战即将取得胜利
C.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9 . 毛泽东指出:“我们停止阶级斗争的原因,是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外在矛盾大于内在矛盾,先解决外在矛盾。”当时是
A.土地革命时期B.全面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10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在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地区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㈡取消一切为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核心观点,并归纳产生该观点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