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随着历史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是简单的先哲主观臆想,而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

——覃杰《反思十九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就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历史可以看到,所谓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请根据以下四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018-01-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配套课时作业:必修三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


(4)结合上述内容,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
2018-01-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配套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它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是“人民的统治”。在资本主义社会,保留财产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下的民主,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同资产阶级和财产对立的民主制”,即无产阶级的民主制。而资产阶级不会“把政权让给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唯一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诞生。

——摘编自张袁夫《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创立》

材料二   毛泽东特别重视工农大众的力量,认为“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形成了工农民主政权理论,民主的目标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31年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代表大会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毛泽东认为,“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高度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发挥积极性,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张洋《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创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发展,并简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价值。
2018-03-30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5)根据材料一和四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体现了怎样的个人品质?
6 . 20世纪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四   胡锦涛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
(4)概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的重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8 .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