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成果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神舟”二号发射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神舟”三号发射重点进行的空间生命与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验,获得了地面环境条件下无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飞船轨道舱在太空运动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摘编自石磊主编《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

材料二: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符合新时代国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从跟随者到领跑者,实现兴国强国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脚步。具体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次完成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和航天员。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2021-03-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非高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试验田中发现天然杂交稻,决心不受权威束缚,致力于揭示水稻杂交的奥秘。从19646月到19657月,袁隆平逐穗检查了1.4万多株稻穗,1966年发表杂交水稻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震动整个农业界和科技界。1971年,袁隆平团队把10多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无私分送给全国20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在全国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协作攻关下,袁隆平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从而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在袁隆平的倡导和建议下,“杂交水稻外交”正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摘编自孟红《福稻济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的背景。
2022-07-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97日~2021522日),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试验田中发现天然杂交稻,决心不受权威束缚,致力于揭示水稻杂交的奥秘。从19646月到19657月,袁隆平逐穗检查了1.4万多株稻穗,1966年发表杂交水稻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震动整个农业界和科技界。在国家科委支持下,1971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组把十多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无私分送给全国13个省市的20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并且集中力量进一步协作攻关。1976年,一整套杂交水稻技术形成,并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多年来,袁隆平培训了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在袁隆平的倡导和建议下,“杂交水稻外交”正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摘编自孟红《福稻济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隆平取得成就所反映的精神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慈云桂(19171990),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1948年,他毅然放弃公费留美的机会,加入清华教职员志愿进城工作团,配合地下党组织迎接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大连高等海军学校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为培养我国第一批现代海军指挥员和通信专家做出了贡献。他主持研制的舰用雷达和声呐奠定了新中国雷达和水声事业的基础。1957年,正在苏联和东欧学习考察的慈云桂被选入中科院组织的计算机研制团队。以慈云桂为核心的团队先后在1958.1964.1977年,成功用国产零部件研制出我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含模型机),为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火箭、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及首颗试验型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位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1983年,慈云桂带领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

——摘编自刘瑞挺、王志英《中国巨型机之父——慈云桂院士》


(1)根据材料,概括慈云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慈云桂做出这些贡献的原因。
2022-03-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石磊主编《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

材料二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符合新时代国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从跟随者到领跑者,实现兴国强国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脚步。具体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次完成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和航天员。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2020-09-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留美中国学生任鸿隽、赵元任等,紧衣缩食,贡献各自学费,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并于1915年1月在上海正式出版《科学》创刊号。这是中国首份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排版方式的刊物,国内第一次有了一本正式的“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的杂志。发刊词提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在中国率先发出对“科学’与‘民主’的呼唤,并从‘科学之有造于物质'科学之有造于人生’‘科学之有造于智识’,以及科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四方面论述了科学的社会功能,成为近代中国一份重要的科学主义宣言。在科学社成员的努力下,有关自然科学诸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介绍到国内。不仅如此,他们还抱着科学有益于人生、智识和道德的宗旨,将科学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生价值植入那个时代的理想追求中。

——薛子燕《科学、史学、哲学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与人文关系认识的三重维度》

材料二   “可以说,‘科学’一词在中国的规范化、普及化,即始于《科学》月刊。”《科学》所阐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德先生”“赛先生”的吁求提供了坚实基础。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的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以至于杂志因没钱而停刊过8个月。抗日战争时期,稿荒与经费困难齐齐出现,从第21卷第9、第10期开始两期合刊,勉力维持,继续为科学界服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愿意接办《科学》杂志,1951年5月《科学》突然宣告停刊,1957年7月,配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科学》第33卷第1期出版。1959年,反右形势恶化,成立了46年的中国科学社解散。冬去春来,复刊4年的《科学》再度停刊。直到1985年,停刊25载的《科学》重获生命。“第37卷第1期”的标注方法意味着这份杂志的命脉得以延续。复刊后的《科学》坚持“从整个根本入手”“求真致用并重”的办刊传统,注重“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和“科(学)艺(术)结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启发”的高级科普风格,吸引读者关注科学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学有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围形成一个人数稳定上升的新一代读者群。

——摘编自文汇报《百年不孤独:<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杂志创办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85年以来重获新生的《科学》杂志与创刊时相比有何传承与创新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杂志的百年挣扎与复兴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3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表 3 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近现代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唯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