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某学者指出,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正如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那样,中国研制核武器恰恰是为了彻底消灭核武器。可见,中国研制“两弹一星”(       
A.有利于开启“向科学进军”的进程B.激发了人们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热情
C.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D.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9791次组卷 | 53卷引用:专题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3 . 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铀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       
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9年,在成都主办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于敏临危受命,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到氢弹理论研究。此时新中国的氢弹研究“一篇空白”,在1965年于敏找到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根据国家需要,于敏相继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1986年起草《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将我国核试验推进到实验室模拟水平,真正稳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19年,于敏获“共和国勋章”称号。

——摘编自《于敏:献身于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核事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敏取得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美国、欧洲各界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据此可知,“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
A.说明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领先世界B.表明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大大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6 . 1984年,春天仿佛始终徜徉于中华大地。这一年,邓小平首次南下深圳、珠海、厦门,对经济特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这一年,第一代农民工开始进城。这一年,第一支科学考察队登上南极大陆……关于1984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B.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7 .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D.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8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日本确立“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前苏联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等。1986年,邓小平根据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亲自批准启动了“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主题项目作为研究发展目标。这表明,“863”计划启动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家的推动B.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
C.冷战对抗加剧D.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2021-12-07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备作业)
9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10 . 2018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开始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其背后,是中国人艰辛的航天奋斗史。
时间事件
1999年美国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口卫星及相关零部件。
2011年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2013年美国航天局承办的开普勒科学会一度拒绝所有中国研究人员的与会申请。

材料说明(     
A.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B.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创造力
2021-11-26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备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