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9年11月,由江泽民题名的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2002年3月,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三号”飞船后,江泽民为该火箭题名“神箭”。“神舟”“神箭”成功发射主要是由于我国(       
A.大力依靠社会资本B.致力于自主创新C.引进世界前沿科技D.践行科学发展观
2 . 1980年10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验,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育种家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由此可见,袁隆平具有的精神是(       
A.面向世界和团结合作B.淡泊名利和敢为人先
C.甘于奉献和大公无私D.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
2023-02-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A.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
C.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D.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4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完成了《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基本科研任务,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电子计算机等重大成果。上述成就的取得(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主要依靠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支持
C.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辅相成D.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
2023-02-12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统计,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平均有7次,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每次可减少损失2亿元,每年仅减少台风损失一项至少可达14亿元:银行利用卫星通信实施调度,至少可减少一半的在途资金,即相当于6天内为银行平添250亿活动资金。这些可用于说明(     
A.航天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B.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
C.空间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跨越式发展
6 .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雷锋
7 . 诗句“两袖清风遗世立,一心科学为苍生”表达了人们对已故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和缅怀,这种崇敬之情源于先生在农业科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下列属于袁隆平成就的是(     
A.成功研制原子弹B.培育,优化杂交水稻
C.改进巨型计算机D.把宇航员送人外太空
8 . 我国杂交水稻陆续在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到2011年为止已有200万公顷以上,杂交稻种子每年总需求量在2.5万吨以上,市场总规模达6亿元左右,材料主要反映了(     
A.杂交水稻在全球得到了推广种植B.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C.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D.杂交水稻极大提高粮食产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父亲是国学大师,母亲是知识女性。5岁时,随父迁居北平。7岁那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飞机呼啸飞过北平,他与邻居四散奔逃。就此,学航空以报国的信念根植心中。1947年,入读上海交大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系统。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他成为核心成员。为设计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他去图书馆苦苦搜集材料,艰难钻研学习,又顶着严寒反复实验,最终完成这架最大时速850千米飞机的全部气动参数设定。之后,完成首型初级教练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他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沿用。1964年,主持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战斗机——歼8项目,被称为“歼8之父”。作为两院院士,他带领的团队成长出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众多型号总设计师,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事业传承壮大!

——摘编自杨舒《顾诵芬:咏之骏烈,诵之清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顾诵芬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诵芬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2-08-18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忠尧(1902-199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1920年,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1930年,他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1年赵忠尧毅然拒绝了国外提供的科研岗位,放弃了丰厚的工资待遇,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赵忠尧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他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他观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辐射比后来安德逊看到的正电子径迹早两年。他的科研成果为科研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1958年,赵忠尧负责筹建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1972年,赵忠尧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它对发展中国科学事业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1995年,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但他将奖金全部捐献以奖励有成就的青年。

——摘编自韩泰华主编《新中国5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忠尧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忠饶在中国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