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制于20世纪初国家意志和整体工业水平的低下,苏联在20年代所生产的飞机和发动机多是进口飞机的复制或改良版。而斯大林认为,在帝国主义包围下,苏联必须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1930年初,航空工业托拉斯改组为苏联国民经济委员会全苏航空工业联合体,随后,一大批飞机和发动机生产和设计单位陆续成立,航空工业占国防工业总投资的比重由1928年的16%上升到1931年的41%。1936年,赴美学习的代表团提交了有关美国飞机制造及管理经验的报告。1933-1938年,苏联航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使飞机性能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研制出飞行速度超越外国同类机型的新一代高速战机。苏联航空工业在机的产量方面因德国入侵苏联也很快就创造了奇迹,至60年代中后期,除部分民用航空器,苏联在军事飞机各领域的设计和制造的技术水平均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启示》

材料二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萌芽于抗战前,国民政府内部形成了两个与航空发动机产生关系的机构,资委会主张制造航空发动机,航委会倾向于直接向外商购买,最高决策层也存在“造不如买”的思想,产业萌芽最终夭折。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军事压力,决策层对建立本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转为支持态度,并交由单一部门管理,产业亦随之正式创立并初步发展。战后随着军事压力消除,作为军事工业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亦趋于萎缩。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早期航空发动机工业兼具军民两用属性不同的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纯粹是一种军事工业,这一特性导致该产业缺乏常规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严鹏《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早期发展》(1936-1949

材料三   航空发动机对于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至关重要,称得上工业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进入21世纪,我国航空工业飞速发展,航空发动机正在从引进与仿制逐步转入自主研发与生产。目前,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从业人员努力奋进,已经取得了不少新的重大成果,但在整体设计水平与产品丰富程度上仍有明显不足。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苏联航空工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一步突破的途径。
2022-05-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这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军事)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时期巨大的军事需求刺激了世界(军事)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在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摘编自赵长辉、段洪伟《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航空事业的探索。1951年,我国派代表前往苏联,以寻求其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支持,中央也为航空事业筹集了一笔外汇,几个月后,航空工业局正式成立,我国航空事业正式起航。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种型号的飞机后开始了仿制工作。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整个90年代,中国始终未能造出大飞机。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数名专家经过商讨,一致认为研制大飞机迫在眉睫。2006年,在多名专家的推动下,大飞机、载人航天等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于2007年正式获批。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我国航空工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张静波《中国大飞机项目的辛酸往事:大国崛起,需要真正的“中国制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由美国提议秘密建立,因其总部设在巴黎,故简称“巴统”

参与国家1950年创始:美、英、法、意、比荷等六国;
朝战结束前:卢、挪、丹、加、西德、葡、日、希、土等9国加入;
80年代:西、澳加入;
1994年解散,其禁运列表被“瓦森纳协定”继承,延续至今。
宗旨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总数约30个)。
机制按照“全体一致原则”处理贸易管制政策和调整管制清单方面的事宜。
主要机构调整委员会: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
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其禁单项目比对苏联及东欧国家还多500余种)。
种类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稀有物资等,上万种产品(1990年,大幅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限制)。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著《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 建国初,我国科技基础极为薄弱,随后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一批科研机构逐步建立。1956年,新中国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海外学者纷纷归国效力,记载,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达3000多人。到60年代中期,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建国之初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科研人员从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组成的科技体系。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统”成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技术管控与禁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发展科技的努力。
2022-02-1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忠尧(1902-199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1920年,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1930年,他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1年赵忠尧毅然拒绝了国外提供的科研岗位,放弃了丰厚的工资待遇,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赵忠尧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他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他观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辐射比后来安德逊看到的正电子径迹早两年。他的科研成果为科研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1958年,赵忠尧负责筹建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1972年,赵忠尧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它对发展中国科学事业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1995年,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但他将奖金全部捐献以奖励有成就的青年。

——摘编自韩泰华主编《新中国5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忠尧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忠饶在中国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修建长城为后代确立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基本原则。除了关隘、堡寨等外,长城在重点守备地区,如蜘网四通八达,点线面配套;无论在前方,还是后方并继续伸向内地,都配套建立了烽燧和驿传。长城在历史中逐渐在北部边陲耸起,并通过农耕时代的时间检验,成为农耕文化的专用技术。长城从根本上削弱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本来具有的战略战术上的机动优势。对中原百姓和政权,乃至于中国文明,有着深刻、广泛和持久的效用。

——苏力《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建》

材料二   关于长城的功能分析,或许会令我们重新理解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一些重大军事举措、工程和战略。在这一视角内,1950-19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其功能就一定不再局限于武器装备制造或科技发展进步,它更有关中国国家的战略安全,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在发言权,它令中国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变得真实可信,为1978年之后的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秦修长城的概况,并简要说明长城对中华文明“深刻、广泛和持久的效用”。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两弹一星”的战略安全意义。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科技战略。
2022-04-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10001001150015011840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洛克开启了现代科技文明。他的“经验主义”是把“感觉”做为唯一可靠的认知基础。洛克指出,人认识世界只能通过不断积累、实验、归纳、推理,最后得到的才是可信的知识。而不是神神叨叨靠什么圣灵启示。洛克的这个发现,就是后世科学的原则,既是实践原则,也是检验原则。在洛克经验主义的原则之下,三百年来科学才找到了正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才有了飞速发展。

——摘编自《洛克杂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渐趋衰微的原因。
(2)列举出“三百年来”科学在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
2022-01-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的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美突破技术封锁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粮食增产道路有哪些历史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期,伴随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越来越超出私人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国家开始对科技事业发展进行资助。1934年罗斯福强调“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二战爆发后,美国把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以及私人企业等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二战后,美国将“大科学”体制从军事科研移植到民用科研方面,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基础性大科学项目。

——摘编自赵红州《“大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科研项目名称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探月工程嫦娥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决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北斗“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墨子号《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传说家喻户晓,取义领悟、探索太空,火眼金睛孙悟空如探测卫星,在茫茫太空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九章源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美国“大科学”体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重大科研项目命名来源的类别,并说明如此命名的意义。
2022-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了征讨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1年,汉军在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汉武帝遂将长城向西延伸……在汉长城的护卫下,敦煌以及河西全境免于匈奴和羌人的侵扰。沿着疏勒河一路向西的汉长城既是汉朝经营和开拓西域的前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保障线。

——摘编自秦川、安秋《汉长城:丝绸之路的钢铁臂膀》

材料二   关于长城的功能分析,或许会令我们重新理解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一些重大军事举措、工程和战略。在这一视角内,1950-19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其功能就一定不再局限于武器装备制造或科技发展进步,它更有关中国国家的战略安全,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在发言权,它令中国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变得真实可信,为1978年之后的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巩固边疆的举措。结合所学写出汉长城最西延伸至何处。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两弹一星”的战略安全意义。结合所学,指出关于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作用的著名论断。
2022-05-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