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第二次劳动模范评选的结果,授予4703人“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下表为其中部分工人代表的事迹简介。

人物事迹
王崇伦鞍钢轧辊厂工人。1953年,年仅26岁的他经过摸索,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使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突破,由45分钟缩短到19分钟,提供了6至7倍效率,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赵梦桃中共党员,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是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号召,看(纺)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孟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孟泰带领工友们奋战在一线,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
杨宝金中共党员。上海港务局第六装卸作业区第五组生产组长。1955年他将大连港“大关起落装两头”的先进操作经验,应用在矿石、煤炭散货装船作业上,提高工班效率27%~63%;安全生产900天无大小事故。
杨坡兰青岛第六棉纺厂挡车工。1954年,16岁的她经过刻苦专研,找到了“勤到勤检查”的办法,超计划完成引穿工作任务。
田桂英中共党员。中长铁路大连机务段副司机、司机长,是中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1950年,她的包车组创下了安全行驶3万多公里、节煤51.76吨的纪录。

——据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材料二:

1970年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张国航《东方红二号:从“无”到“有”的跨越》,《太空探索》2020年第4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是中国第一种通信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分实验型和实用型。经历9年艰苦奋斗,东方红二号卫星于1984年4月8日发射成功,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5月15日完成在轨测试,性能良好,正式交付使用。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组织)。
杨利伟《天地九重》节选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回到地面后,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我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盯着大屏幕掉眼泪,哭得像个孩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50年代时代主旋律的认识和理解。
(2)依据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2022-05-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5月考前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实为“救国之良药”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存亡、强弱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于1904年写出了《物质救国论》,通过中西之得失的比较,康有为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救国之急药”,认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并明确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

科技成就               

北斗导航
20207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北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七大系统组成,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规划》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总体目标中明确,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规划》指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3件增加至12件。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重逢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作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康有为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08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4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成果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神舟”二号发射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神舟”三号发射重点进行的空间生命与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验,获得了地面环境条件下无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飞船轨道舱在太空运动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摘编自石磊主编《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

材料二: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符合新时代国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从跟随者到领跑者,实现兴国强国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脚步。具体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次完成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和航天员。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2021-03-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非高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之后,中共不断探索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之路。1954915日,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的时候说,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1980年新年伊始,邓小平就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说:“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什么要强调“工业化”?
(2)指出1980年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3)邓小平曾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举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两例。
2021-03-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文革”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摘编自廖添土、戴天放《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经常战云密布,中国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袭击的风险。面对威胁,中国共产党毫不妥协、畏缩,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材料三 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四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五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指出1956~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20-12-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班)
9 .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数学天文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9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两例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两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3)请你谈谈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石磊主编《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

材料二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符合新时代国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从跟随者到领跑者,实现兴国强国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脚步。具体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次完成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和航天员。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2020-09-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