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航天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2012年,我国有约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展开应用;航天重大科技工程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自1987年进行太空育种以来,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逐渐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表明(       
A.空间技术已经主导国民经济发展B.航天工程推动新科学理论诞生
C.太空育种改变了动物的基因结构D.航天科技的应用利于国计民生
2022-05-08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17年我国研发投入达17606亿元,是1991年的123倍,1992—2017年年均增幅达到20.3%。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科学技术事业成绩斐然。这些成就的取得(       
A.与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相适应B.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C.表明中国开始推行科教兴国战略D.直接体现出中国科技进步服务于经济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易·系辞上》曰"天垂象,见吉凶",所以"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者也"。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封建国家利益的考虑。天文学家们在密切观察种种天象变化的同时,又密切注视着年成的丰歉、灾疫的起落、社会的治乱以及人世的沉浮。连续、丰富的天象记录,只是探寻天人之间联系奥秘的资料。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958517日,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造卫星"的宏伟设想。同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二五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中指出;"发射人造卫星,将使尖端科学技术装备加速前进,开辟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领域。"19655月,周恩来强调只要"651"工程(人造卫星研制发射)需要的,全国的人、财、物,不管是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的,一律放行,全面绿灯。

——摘编自郭兆炜《东方红一号∶开天辟地启新元》

材料三   199911月到200212月,我国先后四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无人飞船。2003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获得成功。2007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独立地全面掌握了绕月飞行技术,进入了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天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大事简表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登月的第一人。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93年,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根底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顺利对接。

——摘编自《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等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02-10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21年9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保障三位航天员安全“回家”,我国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区部署了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构建了200多种应急预案,组织了两次直升机分队空中通信联调及空地协同搜教训练。材料说明我国
A.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B.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安全返回
C.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D.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6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8 . 中国文化在传承与碰撞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

——引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二当决定守旧或革新的国是。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譬如既然想改用立宪共和制度,就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什么大权政治、天神、圣王,都应该抛弃……若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像那和科学相反的鬼神、灵魂、炼丹、符咒等,都是一派妖言胡说,万万不足相信的。

——摘编自《<独秀文存>选》

材料三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引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守仁“良知”学说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他在理学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陈独秀对“决定国是”问题的主要观点。从社会道德角度阐述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重要主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建国初期党在“文化事业”上的重要方针,并分析其提出背景。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政府在人才教育与培养方面的思考与实践。②指出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中遵循的战略方针。简述这一时期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概括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神气质”的深刻含义。
9 . “它的整个研制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最动乱的年月里进行的。周恩来总理宣布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并从许多单位抽调出精兵强将,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实行统一领导,保证了如期发射。”材料所述的科研成果是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中星9号”通信卫星D.“神舟一号”载人宇宙飞船
2021-03-12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20 年 7 月 31 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下列对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
B.198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