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粮食增产道路有哪些历史启示。
2 .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做出的突出贡献。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①钱学森   ②杨利伟   ③袁隆平   ④巴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1-08-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从人拉牛耕、肩扛手提升级到依靠农业机械、无人机等现代装备。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4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良种实现全覆盖。这反映了
A.科技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B.农业机械化推动良种全覆盖
C.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D.农业效益得益于劳动力投入
2020-06-23更新 | 51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天津卷)
4 . 有学者认为:“文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科技领域仍然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中“斐然的成就”应包括
①“南优二号“选育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颁布《义务教育法》
B.培育“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C.“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D.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