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丹达尔(司汤达)(1783-1842年)的童年在法国大革命中度过。16岁跟随拿破仑大军转战于欧洲。波旁玉朝复辟以后,流落到意大利,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红与黑》。小说通过于连在三大环境中的活动和经历,艺术地再现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面貌。斯丹达尔自己解释说:“作者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风气。”有人评论,《红与黑》进行了“心理学的深刻研究”,那么斯丹达尔既是描写社会的巨匠,也是刻画心理的大师。

——摘编自汪剑鸣、詹志和著《法国文学简史》(下)

材料二   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可喜局面,且“红色文学”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作包括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袁静和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这些作品或写革命战争,或写土地改革,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新生活建设。出版界还推出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摘编自王地山《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与黑》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与黑》与“红色文学”的共通之处,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背景。
2022-01-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后,随着党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再加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1956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中也暴露出苏联发展中的一些弊端,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科学地学习苏联,更加深入、全面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就是探索中的一篇标志性文献。《论十大关系》不仅是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是我们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刘少奇听了毛泽东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后说:“主席作了调查,讲了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应当成为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纲。”

一捕编自朱继东《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遵循---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莫言曾说:“我在一九八五年中,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985年以后,随着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作品纷纷传入中国,莫言不再简单模仿,他开始深入研究西方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叙事模式变得复杂来。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他把笔触深深插入中国的土地上,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乡土气息,使得他的小说兼具传统的厚重性与现代的先锋性。莫言的创作立场,究其根本,大致可分为“作为老百姓写作”和“为老百姓写作”两种情况。而他本人也坚定地以“做为老百姓写作”自居,致力于挖掘故乡的生活内蕴,展现故乡的粗犷与淳朴,表达自己内心的眷恋之情。

——摘编自于晶《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接地气的“乡土”作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所反映的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毛泽东和莫言对你学习外来思想文化有何启示。
2021-03-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莫言曾说:“我在1985年这一年中,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部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莫言前期的主要代表作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作品还依然停留在以往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上。但1985年以后,随着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作品纷纷传入中国,莫言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他开始深入研究西方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叙事模式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以魔幻的感觉、奇异的情景和魔幻的意象为主要元素来建构作品,莫言在创作中也分别用到了这些元素,他利用自己独特的感觉体验创造了“神奇的想象和超常的感觉”。

材料二 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他把笔触深深插入中国的土地上,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乡土气息,使得他的小说兼具传统的厚重性与现代的先锋性。所以,莫言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化”的。莫言的创作立场,究其根本,大致可分为“作为老百姓写作”和“为老百姓写作”两种情况。而他本人也坚定地以“作为老百姓写作”自居,致力于挖掘故乡的生活内蕴,展现故乡的粗犷与淳朴,表达自己内心的眷恋之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晶《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一接地气的“乡土”作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及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所反映的世界文化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5年前后,莫言创作风格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文艺重现生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提出了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一度被撒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从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随着世界学术的发展,中国人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勇于创新,频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不断将学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文化领域发展繁荣的原因。
2020-02-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立场并非他本人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一方面,孔子强烈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俗越”行动,在他亲手删订的《左传》中明文写下“初税亩,非礼也”的评语,指责范宣子“铸刑鼎”(颁行法典)是“晋国之乱制也”,“晋其亡乎”!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现实乃是一派“天下无道”的局面。怎么办呢?他于是设想了一套“托古改制”的改良主义方案。“托”文武周公之“古”,以“改”现实之“制”,回复到“天下有道”的文武周公盛世。

——李元庆《试论孔子政治立场的二重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政治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特点产生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   康有为早年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成年后对旧学“渐厌之,日有新思。”1891年,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刊行,断言东汉以来之所谓古文经学,均系刘献伪造。此论一出,千百年来被官府士林视为圣典的经书经学,顷刻贱如秕糠,引起封建营垒的极大恐惧。《孔子改制考》1898年刊出。此书提出,孔子创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孔子“布衣改周之制”,成为“万世救主”。《孔子改制考》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对当时思想界的冲击与震动,梁启超比之为“火山大爆发”、“大地震”。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的著作为何能引起思想界的震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儒学的历史认识形成的时代根源。

材料三   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要求和限制,妨碍了对孔子的研究。孔子的科学研究,只有在今天才具备了起步的条件,社会科学界今天才是最好的时期,我感到我们赶上了“百家争鸣”的环境。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孔子这个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两者结合的越好,收获也将越大。

——摘编自1986年任继愈《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孔子的科学研究”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王能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材料二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材料三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洋务运动的大讨论。论证分为甲、乙两方。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

——摘编自《看历史》(2010年11月刊)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3)材料三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