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破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这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的方针
B.“百家争鸣”的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2016-11-27更新 | 39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多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霸天,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以来,《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不管。如果不改变,文化部就要改名字,改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部”或者“外国死人部”。

——1963年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目前我国文艺欣欣向荣,我们还要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提倡各种学术争论,在争论中学术才有所发展。……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也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1998年10月《光明日报》李瑞环讲话


请回答:
(1)上述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三个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一致性是什么?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从我国文艺工作方针的变化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2019-12-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十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的电影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D.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5 . 组织写作小组炮制批判性文章是当时流行的文艺批评方式,且文艺批评的写作主体多为以政治阐释权力的“御用”写作班子或工农兵读者,他们的政治性解读对文艺生产影响显著。当时,这类“文艺批评”
A.配合了反右倾运动的开展B.满足了广大群众参政的需要
C.有效贯彻了“双百”方针D.助推了“左”倾思想的发展
2019-1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7 . 1963年和1964年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认为:“中国文联及其所属的各协会,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这一观点
A.揭示了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现状
B.说明新中国文艺事业未取得成效
C.错误估计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程度
D.意在说明“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