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破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人民日报》盲目模仿苏联《真理报》,久而久之,报纸文风僵化、观点单一、版面呆板;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后,一扫过往的教条主义文风,充分表现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自由,多种文学形式也纷纷见诸报端。这一变化表明
A.思想解放推动文化繁荣
B.政策转变影响文化发展
C.“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外交政策左右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
2018-01-24更新 | 468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4 . 1958年9月,在中宣部召开的文艺创作座谈会上,与会者纷纷表示要像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理论研究等领域都要争取放“卫星”。文艺创作和批评都要大搞群众运动。这反映出
A.“文革”动乱波及文艺领域B.“双百”方针开始贯彻到基层
C.“左”倾错误渗透到文艺领域D.民众积极参与文艺侧作实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2017-11-23更新 | 4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9年,茹志鹃创作的《高高的白杨树》富有人情味和人性色彩,写法上文笔细腻,清新明快,切入角度小,细节丰富传神,人物形象鲜明感人,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英雄人物”而遭多方批判。此类事件说明当时
A.文艺批评的政治色彩浓厚
B.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C.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
D.文艺战线出现勃勃生机
9 . 流行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10 . 文革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八部“样板戏”。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
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
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2018-09-04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训练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