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破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有些人认为,小说把反对党的领导人的官僚主义做主题是错误的,王蒙因此遭到批判并被打为“右派”。对王蒙的批判反映了
A.“左”倾错误导致文学艺术政治化B.中国文艺界的混乱
C.“双百”方针并没有得到贯彻实施D.当时社会矛盾尖锐
2022-03-05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拍摄完成于1950年的《武训传》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电影公映后好评潮涌。但江青认为该片“通过教育解救穷人”是“对封建统治没有反抗”的“改良主义戏”“与毛泽东革命理念截然相反”,在34年后《武训传》终于平反昭雪。该影片的命运折射出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B.国家监管不利于艺术作品创作
C.个人好恶决定影视艺术的命运D.影视艺术追求应与工业相结合
3 . “到1966年年底,全国出版的期刊种数,从1965年的790种,骤降到191种,1967年年底又猛降到27种。到1969年,只剩下《红旗》《新华月报《人民画报》和外文版的《人民中国》北京周报中国文学》等20种。”这一现象说明
A.知识分子的创作水平不断下降B.政治环境对文化发展影响较大
C.国家重心开始向经济领域转移D.“大跃进”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2021-02-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革时期,样板戏大都被拍成电影,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却无一被拍摄。广播电台播出的戏剧节目主要是样板戏,到文革末期,才播出了一部分地方戏剧目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这反映
A.中国京剧水平整体下降B.电影技术阻碍京剧发展
C.国家政策影响文化发展D.样板戏更符合大众要求
2020-01-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01年《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译成《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而为爱国保种振志气。1907年留日学生将其改编成话剧《黑奴吁天录》,突出了黑奴与奴隶主的抗争和最后胜利出逃。1961年又被改编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醒,临死鼓舞民族解放斗争。反映出
A.译者同情汤姆的遭遇是其翻译的主因
B.留日学生改编该话剧目的是宣扬维新
C.1961年的改编是以“二为”方向指导
D.时代需要影响文艺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小明的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

材料三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向大会致祝辞。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1)对比材料一中毛泽东的两次讲话,其认识有何变化?这对“双百”方针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那段日子”指什么时期?为什么当时只能看样板戏?
(3)材料三中的“二为”方向的提出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7年,陈其通等人撰文指出,很少有人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了“真正反映当前重大政治斗争的主题有些作家不敢写了”,许多人热衷于翻老箱底,“只注意开老花,不注意开新花”。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创作遵循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推进
B.维护新的社会制度成为文艺发展主流
C.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学发展期望较大
D.“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