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乌有乡消息》是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写于19世纪90年代的一部长篇政治幻想小说。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与梦想世界人物的对话,表4是部分对话摘录。

章节               
第十章伦敦东部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
伦敦东边的一些公社每年总要举行一次庄严的盛会,来纪念所谓扫除贫困运动。在这个盛会上,我们的习俗是:在那些一天又一天地长期进行着阶级屠杀的滔天罪行的遗址上,由一些最漂亮的姑娘唱旧日的革命歌曲,并表达那些身临绝境的不平者的呻吟。
第十五章我要问的是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在劳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你们怎样鼓励人们去工作?
劳动没有报酬吗?劳动的报酬就是生活,一切劳动现在都是快乐的。
第三十章你们已经摆脱了压迫,多么幸福啊!
无疑的,这种制度是为全人类建立的;如果你们的国家现在有点落后,它不久就会赶上来的。

(1)根据材料,归纳作者创作这部政治幻想小说的主要意图,并简要说明在运用小说研究历史时应注意的问题。
(2)任选材料中一个章节的对话,指出其折射出的重大历史事件;再根据表中任一章节对话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的战争文学是20世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的战争文学有写整个世界大战或战役的全景性的宏篇长卷,也有描写局部战争或一次战斗的特写,既有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构思的小说、诗歌、戏剧等,又有纪实性的采访通讯、回忆录、特写报告等。在一个世纪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战争文学作家和千万部优秀的战争文学作品。这些战争文学作家与前辈相比,多数人都直接经历了战争,他们或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或是战争的受害人。

阿诺尔德·茨韦格的《白种人大战》叙述了一战前及整个战争的发展过程,深刻地表明了大战的起因和战争对人的影响;赫尔漫·沃克的两部小说《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真实地反映了19391945年二战的整个过程,其中涉及到亚非欧的许多重大政治、军事、外交事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突出表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以及人性的沧丧以及人道德的缺失。德国女诗人奈莉·萨格斯亲身经历了法西斯集中营的活地狱,她的诗集《在死亡的寓所》,催人泪下地叙述了集中营的苦难和死亡的恐怖;富于正义感的德国作家们纷纷起来同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和反人类的战争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用文学作品揭露希特勒的阴谋和宣传的欺骗性,呼吁人民擦亮眼睛,不要为纳粹卖命。

——摘编自杨传鑫《20世纪的战争及战争文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战争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文学的意义。
2022-06-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化凝练历史,历史承载文化,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大胆的将逻辑运用于人情世故。这些哲学家被称为“诡辩派”,以教育年轻人参与公共生活为己任。在像雅典这样的民主城邦里,他们教授学生公共演讲辩论之术。诡辩派人士认为,真理无关紧要,因为词语就是说服别人的工具而已。政治家口中的真理、正义和其他道德标准不过就是为了达到一己目的,取悦老百姓的工具。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文明启示录》

材料二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中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是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的,并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材料三   人们常说“艺术大众化”,但再也没有像“摇滚乐”那么真正大众化的艺术了。摇与滚的音乐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迅速传遍欧美,渐渐风靡全球,博得全世界年轻人的欢心……50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借助电子音响设备创作与演奏音乐……在西方流行过的各种音乐仍然存在,还不断出现种种新型的音乐。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诡辩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概述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使贵族社会“重整旗鼓”的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音乐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文化发展的规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丹达尔(司汤达)(1783-1842年)的童年在法国大革命中度过。16岁跟随拿破仑大军转战于欧洲。波旁玉朝复辟以后,流落到意大利,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红与黑》。小说通过于连在三大环境中的活动和经历,艺术地再现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面貌。斯丹达尔自己解释说:“作者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风气。”有人评论,《红与黑》进行了“心理学的深刻研究”,那么斯丹达尔既是描写社会的巨匠,也是刻画心理的大师。

——摘编自汪剑鸣、詹志和著《法国文学简史》(下)

材料二   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可喜局面,且“红色文学”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作包括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袁静和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这些作品或写革命战争,或写土地改革,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新生活建设。出版界还推出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摘编自王地山《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与黑》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与黑》与“红色文学”的共通之处,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背景。
2022-01-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被誉为“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兴衰的艺术升华,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包办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在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用特有的笔法向读者展现出来了当时腐败、没落的时代特征。

——摘编自杨蓓蓓《论<红楼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首雄伟的史诗,其中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一个完整时期;同时,这也是一部起诉书,向世界控告腐蚀人们良心的金钱的罪恶,这部起诉书在我们今天也依然保留着它的巨大现实意义。他所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具有哲学的深度和历史真实感。正是这种哲学的深度、历史真实感和作家塑造形象的非凡才能,造就了《人间喜剧》的不朽。

——摘编自李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部文学作品相似的艺术特色。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2022-01-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冰河”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来80年代初要求清除文革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潮流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形成原因。
2021-04-22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