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在非洲现代文学兴起的过程中,非洲法语文学打出的第一面旗帜是"黑人性"(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安哥拉葡语文学也是以提出"让我们来发现安哥拉"等口号和出版《安哥拉新诗人诗集》(1950年)发轫的。这些现象表明(     
A.非洲文学体裁更加丰富B.非洲文学以再现传统为核心
C.非洲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国家独立推动现代文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主人公是有三十余年推销经历的威利,一直被美国商业文化虚幻的光晕所笼罩,幻想通过商品推销得到名望,直到临死都以为一定能达到功成名就。据此可知这部作品(     
A.戳穿美国梦的虚幻B.深刻揭露美国的社会危机
C.具有浪漫主义色彩D.反映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3 . 在西方现代派作家卡夫卡、贝克特等人看来,现在人变成了“虫”,肢体不全,住在垃圾桶里吞噬垃圾,而一些人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还在习惯与本能的支配下打发他们屈指可数的日子。这折射出西方社会(     
A.人文精神已荡然无存B.作家水平大幅度提升
C.工业文明已趋于末路D.深陷空前的精神危机
2022-09-26更新 | 186次组卷 | 5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届高三5月文综历史试题
4 . 《西方的没落》运用文化形态比较学的理论,预言西欧文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该书上卷在1914年成书后长期无人问津,直到1918年才于维也纳首次出版。一经出版,该书便迅速在欧洲文化界引起强烈震荡。《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命运折射出
A.工业革命助推了文艺的繁荣B.战争与革命加速了思想解放
C.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凸显D.欧洲文明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评价某一时期的作品时说道:“这些作品看上去总有些荒谬,然而稍加思索就会感觉到这种荒谬只是形式上的,它们反映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些异己的力量总在压抑着人群,剥夺我们自然的权利,然而我们却毫无反抗之力。”上述作品
A.深入剖析社会并揭露了资本罪恶B.是无产阶级革命者斗争动力之源
C.体现了对战争和社会危机的反思D.猛烈抨击现实并将情感寄托未来
6 . 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20世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文学流派,至今仍在西方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小说为主要题材,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由此可知,属于该流派的是
A.《百年孤独》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巴黎圣母院》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20世纪20年代,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保持着客观冷静的“非个人化”态度,“荒原”象征着西方文明的没落和现代人精神的崩溃与衰败,浸透了诗人的忧虑和绝望,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性。该诗作属于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1-04-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8 . 20世纪20年代,德国艺术团体“桥社”成立,“一切常规的”或“资产阶级”的东西都在他们拒斥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的审美形式的恣意实验,碎裂、分散和混乱成为新的艺术基调。这一艺术基调
A.反映了精神危机B.发掘了内心情感
C.描绘了社会现实D.歌颂了现世生活
2021-02-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5—1981年,美国国内出版的反映越南战争的文学书籍(包括小说、回忆录、报告文学等)多达116种。这些作品大部分来自实地经验,即使小说也多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叙述。这反映了此时美国(     )
A.写实主义成为主导B.文学作品关注当下
C.民众反战情绪高涨D.出版印刷产业繁荣
10 .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林立,大师辈出,将孤独、迷惘绝望、异化等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顶峰阶段,从而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学发展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表明
A.现实主义文学已经丧失批判精神B.现代主义文学旨在引领社会思潮
C.西方文学日渐衰落并已走向迷惘D.西方社会矛盾尖锐引发精神焦虑
2020-12-2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