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苏联、亚非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冰河”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来80年代初要求清除文革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潮流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形成原因。
2021-04-22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一个演艺家庭,7岁时成了一名流浪儿,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等。工作之余,坚持刻苦学习艺术,向一切有经验的人求教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12岁时开始出演角色,19岁时开启了电影生涯。其代表作《摩登时代》的梗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是工厂中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他在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下精神失常,病愈后查理又被阴差阳错地当成罢工首领抓进了监狱,出狱后的他与路遇的流浪女患难与共,勇敢面对人生。

——摘编自朱玲玲《生命的体验与体现一从卓别林谈起》

材料二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参加革命后,曾从步兵队伍里跑出来,投奔到骑兵中去,甚至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意气用事,站在党的对立面,这一切都带有“个人主义”的色彩,与党“铁的纪律”不相客。“钢铁”便是在献身革命、献身社会、不断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炼成的。当保尔在骑兵军中浴血奋战,他深深体金的使是:保尔巴熔化在群众里西,他像每个战士一样已把“我”给忘记了,只知道“我们”。把一切的一切-生命、家庭、个人的幸福-都献给伟大的党,这就是保尔所昭示的人生,之路。

——何云波《价值多元与保尔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卓别林独特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呈现的风格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