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某幅绘画作品时说:“画面上重叠着的密集的人群,以宽阔的凄凉的大河为背景,天空配上灰色的调子。其中有一个少年,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剧痛了皮肤的纤索。”以下对该作品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B.注重追求“光”与“色”的瞬间效果
C.是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的绘画作品D.体现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的思想
2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发展B.民族矛盾是俄国主要矛盾
C.展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D.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2020-03-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批画家关注自然风景、平常百姓,以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对当时学院派所提出的“高雅”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对此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A.以科技革命的成果为主要题材
B.描绘了工业革命下的现实生活
C.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
D.反映了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
4 . 消费观念的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下列问题。

两宋时期两浙(江苏及浙江地区)之富为国之所恃,当地皆以奢侈为美为荣,浙东经济思想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南宋时期的陈亮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为浙东经济思想永康学派代表人物。


(1)在陈亮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的变法内容,对上述材料给予解读。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准确、符合逻辑。

(清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认为把追求财富本身作为目的是极应谴责的,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依据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

——《政府公报》1912年5月


(3)指出民国政府的公报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的?概述影响近代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因素。

艺术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真正读懂艺术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和情操,这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4)任选一幅画作,简述该作品或其流派的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
2020-04-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毕加索的晚年,尤其喜欢模仿过去古典大师的作品,然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更是一种变相的解读和重构,可以从另外一个崭新的角度重读那些经典的画作。最有名的例子是毕加索对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的变奏仿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者属印象派绘画,后者属现代派绘画
B.前者属现代派绘画,后者属印象派绘画
C.前者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反映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追求
D.后者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绝望和孤独
6 . 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的“瞬间印象”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2019-04-01更新 | 7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法图画家维克多·欧仁·德拉克罗瓦于183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下列解读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是
A.这幅作品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B.硝烟弥漫的场面无法掩饰住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
C.高举法兰西旗帜的自由女神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D.这幅作品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2014-03-19更新 | 7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