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在观看体育比赛时都会随手捧上爆米花,但是崇尚高雅的电影院并不允许携带进场。到30年代后期,几乎每家电影院都开始售卖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逐渐风靡全球。爆米花的流行反映了(     
A.电影的大众化商业化趋势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
C.美国玉米产量高成本低廉D.电气工业技术的进步
2022-07-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C.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D.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2016-11-07更新 | 27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文综历史试卷
4 . 下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欧美电影上映比例持续下降
B.国产电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C.国家意识形态影响艺术领域
D.新中国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2022-03-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影既是年轻的艺术形式,也是20世纪一项新兴产业。如图反映了20世纪美国观影人次的变化。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电影科技是 20 世纪初美国的一项伟大发明B.30 年代经济危机人们从电影中寻找心理慰藉
C.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电影业快速发展D.60 年代以后美国电影业受互联网冲击而下降
2021-05-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1年人们把发明了总装流水线的福特看作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1936年卓别林在喜剧电影《摩登时代》里毫不客气地讽刺了福特和残酷的流水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垄断下的机器大生产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B.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随时可能会爆发
C.垄断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民众的生活成本D.电影艺术的繁荣要依托大众和社会
7 .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895年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用大量篇幅普及科学知识,许多科普书籍成了热销书,科学发现成为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     
A.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B.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观念更新D.科学知识逐渐被庸俗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
9 . 二十世纪20、30年代,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铁路与电视B.电视和电影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动漫
10 . 2013年放映的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出现了“天宫一号”,正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成了本片主人公的“救命菩萨”。以往的好莱坞大片每逢关键时刻总是“美国拯救世界”,而今是“歹徒肇事,美国遇难,中国施救”。这种变化表明好莱坞大片
A.受到了“中国元素”的影响B.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
C.旨在提升影片制作的实力D.完全是为了刺激观众
2018-03-23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