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   他的《解放法令》(1861 年3 月1 日)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简述材料二中“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俄国工业化的意义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在处理社会危机中所持策略的异同
2013-09-12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3 .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2013-08-27更新 | 8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