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已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材料二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请回答: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

(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3 . 【战争与和平】

材料沙皇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认为欧洲大国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而英国则试图恢复和平,但并未料到俄罗斯的计划会遭到抵制,甚至是武力抵制。英国的政策取向助长了沙皇坚持其立场的决心。起初,内阁对俄土冲突的某些方面反应迟钝,它似乎没有考虑到俄土之间会发生一场冲突。它认为,解决矛盾分歧的途径是协调法俄利益,其次才是协调英俄之间的利益。斯特拉福德(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对事态发展洞若观火,他选择从土耳其的立场来处理整个问题。斯特拉福德并不认为他有集结舰队必要,即便如此,他的一举一动在沙皇看来也是来者不善。显然斯特拉福德和内阁之间存在着政策冲突,这缘于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大使与本国政府在应对俄罗斯挑战时的互动偏差及实现同一战略目标的不同策略手段。英国内阁一度认为俄国的要求并不过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节法俄的圣地之争加以解决。当内阁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它对俄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因为现在的俄国不再只是在挑战法国的宗教利益,而且已经威胁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了,英国必须还以颜色。从一开始斯特拉福德对俄国的要求就不报幻想。

——摘自黄鸿钊《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土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俄土战争中的态度及其影响。

2018-01-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下图

图注

图一:克里木战争

图二: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图三:俄国贵族在宣读“解放”法令

材料二据统计,1860年—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2017-1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克里木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由于其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工人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的史实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编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编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编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阿里改革的主要目并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的观点的依据并指出对俄国现代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
2017-11-2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1 第2单元 第7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B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国别
项目比例
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表格与图二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2017-12-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练习)

9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重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俄国,“解放”农民的是地主自己,是专制沙皇的地主政府和它的官吏。…一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材料二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地主方案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主“解放”农民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一,归纳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2)据材料二,说明“专制制度的方案”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一方案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1年改革为什么是“一条向新制度发展最缓慢的道路”。

2017-11-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2017-11-2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1 第2单元 第7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B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