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

材料二   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为了帮助农民赎买土地,政府成立了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贷款,农民可在49年内还清货款,但要支付高额利息.

——摘编自袁丽丽《<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的再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贵族对农奴制的认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改革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2 .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结合日本历史,说明材料二福泽谕吉提出“汲取欧洲文明”主张的原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
(3)材料二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摘编自拉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伟大沙皇》

材料二 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义务都订立契约,由地主拟定并由政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

——摘编自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主要特点。
2019-07-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7单元测评
4 .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9-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俄国社会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2019-07-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仪陇县马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工人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其他一条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史实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3-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停滞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2019-08-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8 . 俄国l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的特点。”

材料三: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材料一的外国史学家通过中日比较,认为日本变革有哪些的优势?
(3)依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4)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9-06-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6年3月,《巴黎和约》签署及有关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和亚历山大二世内外政策改弦更张的开始。他在解释签署和约条件时表示,要巩固国内秩序,法庭要充满正义,每个人及其劳动成果要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即将进行改革的谨慎的暗示。这一暗示引起了贵族的警觉和不安。为此,亚历山大二世向贵族们解释道:“传说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对的……你们可以将此告诉你们周围的所有人。我在彼得堡也对首席贵族们讲过这番话。但我并非完全反对解放农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我想,诸位同我的见解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

材料二 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解放农民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