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4世纪末,英王理查德二世妄称立法权为国王所独有,议会上院便以“独裁、破坏自由和法律,不正当地利用议会,践踏议会法规”等罪名废黜了理查德二世。这表明英国当时( )
A.议会权威性的增强B.议会主权确立
C.议会维护自由权利D.国王统而不治
2022-07-28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A.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B.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妇女广泛参与政治活动,“1641-1653年间,英国各阶层妇女向议会发动了约14次请愿抗议活动,多次提到了对政治权利的要求”,这些活动
A.以争取普选权为目标B.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C.实现了英国男女平权D.促进了女性意识觉醒
2020-04-1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0届高三大数据精准教学第一次统一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35年,查理一世未经国会批准而征收“船税”,乡绅约翰·汉普顿拒绝交纳,这一案件被提交给财务署审理。约翰·汉普顿的辩护律师声称:“为保障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王的特权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约翰·汉普顿因抗缴船税而成为英国令人瞩目的英雄。这一事件说明当时英国人(  )
A.要求国王尊重法律和政治传统B.要求废除君主制,确立共和体制
C.认为行政权属于议会,而非国王D.认为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人限制
2021-01-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在对国王的抗辩书中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国内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政治原因。
7 .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
A.宪政制度确立
B.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
C.国王权力较大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8 . 伊丽莎白女王的《至尊法》

材料一:1559年,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下的国会通过《至尊法》,责令英国臣民和宗教界人士作以下宣誓:“……女王陛下是我们王国和王国自治领的最高首脑,当然也是一切宗教或世俗事务的最高权威。……我保证,从此之后,忠实效忠于女王陛下,女王的后裔和女王的合法继承人。竭力扶持并捍卫女王及其后继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权威……”

材料二:伊丽莎白女王积极支持各种海外贸易公司的建立。尤其是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成为“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还推进呢绒工业发展,至16世纪末,英国呢布已销往欧洲大陆,还远销巴西。


(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至尊法》在英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说明通过《至尊法》的目的是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如何评价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
2020-05-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查理二世复辟后,下令将克伦威尔鞭尸扬灰,悬头示众,以报弑父之仇。这一事件表明了。
A.查理二世与克伦威尔性格不合
B.查理二世言而无信
C.克伦威尔罪有应得
D.资产阶级革命的艰难性、曲折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