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020-04-22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3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

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

2016-12-12更新 | 20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全国大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街道上的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纷纷拿起武器,撩起裙子,高声尖叫着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10月5日,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发动“凡尔赛人游行”,迫使路易十六接受《人权宣言》。这反映出当时法国妇女
A.成为革命的核心力量B.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
C.实现男女平等的诉求D.追求民主共和的愿望强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比较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对英法两国革命建政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面对革命的爆发,有着不同的感受英国革命开始,就有人们呼喊:“自由是古老的,专制是近代的”。

法国革命开始,被誉为保守主义之父的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当即指出:阴谋、屠杀、行刺……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等

材料二   在这两次革命时期,分别出现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统治克伦威尔在寻求海外利益上,他的政权较为成功。他不仅完全征服了爱尔兰,而且通过了1651年航海法,禁止荷兰船只运载其他国家与英国或其殖民地之间的货物,他还开始了英国对荷兰海运霸权的攻击。

1806年在打垮普鲁士后,拿破仑在柏林签署著名的《柏林敕令》。《柏林敕令》是对英国的报复措施,也是战争的武器。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激起社会和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

——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两国的政治演进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局势。一直到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英国平衡各方势力,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直到今天,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期间英国多数时候扮演重要角色,法国则常常叨陪末座。

19世纪上半期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1852第二帝国建立
1870年法国皇帝在普法战争中被俘,第二帝国瓦解,次年巴黎公社发生。
1877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共和派与保王派的场政治斗争。
1894年法国陆军参谋部犹太籍的上尉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犯有叛国罪,引发战争危机
20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左右翼冲突激烈,政局连续动荡

——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结合英国政制“保守主义”的历史史实简要说明柏克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克伦威尔政权通过“航海法”的目的和结果,并简述拿破仑签署的《柏林敕令》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法国政治方面的史实,概述法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则常常叨陪末座的原因。
2021-02-0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处决平民多采用痛苦和残忍的绞刑、火刑、车轮刑、车裂刑等,只有少数贵族可享用斩首。1791年,法国国会通过决议:以斩首作为唯一合法的死刑方式。这种改变体现的革命原则是
A.自由平等B.主权在民C.共和妥协D.天赋人权
2022-01-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2019-01-30更新 | 56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
8 . 法国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这些措施
A.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精神B.堵断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C.推动了工业革命迅猛发展D.实现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9 .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在此,托克维尔旨在说明(     
A.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B.法国大革命是偶然事件
C.大革命是法国社会演进的结果D.民主政治建设尚需时日
2020-03-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学者统计,1690-1709年法国出版的书刊中,平均每10万词里,“民族”一词出现4.7次,1750-1769年平均出现22.2次,1770-1789年达到22.5次且经常和“公民”、“自由”等词汇同时使用。这反映出,18世纪后期的法国
A.外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峡B.海外殖民活动遭受打击
C.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D.封建王朝统治危机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