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胜利前争取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等方式。这些措施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民主政治原则得到了落实
2 .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力量
3 . 1945年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决定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
D.指明了抗战后中国的光明前途
4 . 如图1943年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说明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2019-05-18更新 | 657次组卷 | 14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5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3年1月,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新一届边区行政委员会选举。新当选的委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人士、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不含国民党顽固势力)占三分之二。这一现象
A.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策略
B.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C.扩大了反封建的群众基础
D.反映了阶级矛盾日益缓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6 .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列是两侧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为建设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下列阐释中,不符合该原则精神的一项是
A.“三三制”既适用于抗日敌后根据地,也适用于陕甘宁边区
B.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行“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必须把地主拒之于门外
D.在根据地的参议会和政府中都应体现“三三’制原则
2018-10-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单元 选考(改革与民主思想)-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9 . 1945年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路线。
①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②确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③指明了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
④确立了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 下图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全体参议员合影,其中前排左三为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结合相关背景,对该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有。

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属于“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②党外人士受到了欢迎和重视
③民主选举带有普遍性
④图片反映的历史情景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