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胜利前争取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如图1943年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说明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2019-05-18更新 | 656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3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4 . 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等方式。这些措施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民主政治原则得到了落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16年6月12日,《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当局今后之责任》。画面中,一列火车已脱离轨道,两组人员正齐心协力将这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插到火车头上。这些人或肩扛,或手拾,全力以赴,干劲十足地将列车推入轨道。以下对漫画的解读准确的是
A.反映国人积极响应二次革命B.呼吁政府合作实现民主政治
C.铁轨弯曲预示民主不能实现D.民众团结一心反对复辟帝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3年1月,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新一届边区行政委员会选举。新当选的委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人士、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不含国民党顽固势力)占三分之二。这一现象
A.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策略
B.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C.扩大了反封建的群众基础
D.反映了阶级矛盾日益缓和
7 . 1933年,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选举法》规定:……资本家不享有政治自由,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的权力。1937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则规定:除汉奸、卖国贼、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年满十六岁,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上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公民权的平等化趋势B.私营工商业者公民权的确认
C.革命根据地中心转移D.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移
2022-01-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再次访向陕北时记录到“每一个村子和县都有选举成立的行政委员会。边区政府是由普选出来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斯诺文集》第3卷,第408页)。这说明当时在陕北
A.全面推行了直接选举制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权
C.注重推进民主政权建设D.形成了与日伪政权的对峙
9 .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该诗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时期社会风貌B.土地革命时期的社会气象
C.抗日根据地的边区建设D.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
10 .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