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胜利前争取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当局1941—1942年查禁书刊1400余种,1942—1943年,不准上演的剧本160种。其还利用种种借口解散或整编抗日的文化团体,关押甚至杀害进步的文化工作者。这反映出国民党当局
A.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B.注重加强对出版业管理
C.在文化领域实行专制D.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1-05-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广东卷)
2 . 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等方式。这些措施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民主政治原则得到了落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81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通过了边区的行政、军事、财经、文教、民运工作等各项议案,民主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后经阎锡山转呈当时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获正式批准,边区政府正式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晋察冀边区先后颁布《晋察冀边区县政府组织大纲》《边区区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间邻长选举法》等法规。边区行政委员会以下设2个政治主任公署,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2个县政府。边区取消族长制、牌户制等封建宗法制残余;建立村公所、成立村代表会。村公所委员及村代会代表由村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不称职者可随时撤换另选。村代表会为村最高权力机关,确定以公民小组为单位的村代表选举制。人民群众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边区的做法不但在抗日根据地,即使在全国也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朱江《简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
2021-02-06更新 | 37次组卷 | 4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4 .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8年1月,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有关指示中,将同盟军划为“直接”“间接”两种,并注意到其间的“不稳定性与投机性”,主张采取“加强我党领导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这一指示旨在
A.保障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B.扩大国共政治合作的基础
C.争取中间政治力量的支持D.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再次访向陕北时记录到“每一个村子和县都有选举成立的行政委员会。边区政府是由普选出来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斯诺文集》第3卷,第408页)。这说明当时在陕北
A.全面推行了直接选举制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权
C.注重推进民主政权建设D.形成了与日伪政权的对峙
7 . 如图1943年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说明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2019-05-18更新 | 657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3年1月,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新一届边区行政委员会选举。新当选的委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人士、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不含国民党顽固势力)占三分之二。这一现象
A.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策略
B.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C.扩大了反封建的群众基础
D.反映了阶级矛盾日益缓和
9 .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2018-09-12更新 | 7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3章解放战争

10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