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熊伟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中写道站到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问题。”作者认为
A.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
B.人类在一战后根本没有进行反思
C.一战使各国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D.—战造成的物质损失还不够惨痛
2 . 法国前总统曾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据此,下列对中国参加对德作战的评价中,最恰当的是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
C.导致大批中国劳工丧生
D.是德国失败的决定因素
3 .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以下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D.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2019-04-05更新 | 2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指出,在20世纪初的欧洲,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作者意在
A.强调民族主义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批判极端民族主义
C.说明民族利益应该与国家利益一致
D.强调战后民族自决的重要性
2019-04-02更新 | 62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阶段测试(保送)历史试题
5 . 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6 . 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列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2019-03-29更新 | 508次组卷 | 13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7 .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参战演说中提到:“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我深刻认识到我正采取的步骤的严重乃至悲剧的性质,以及它所包含的重大责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要攫取利益,夺取世界霸权
B.使美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重任
C.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具有正义性
D.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传统
8 . 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A.德美矛盾
B.英德矛盾
C.德法矛盾
D.德日矛盾
9 . 一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当作兄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国内矛盾尖锐
C.民主化趋势加强
D.军国主义盛行
10 . 《战争改变历史》中提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主要表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第一次世界大战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C.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