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据(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这说明“一战”
A.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
B.给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促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
D.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
3 .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4 . 《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
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
2019-05-30更新 | 81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5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2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英美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2019-05-30更新 | 45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本身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两幅历史图片的对比就形成了发现历史信息的“趣味”。



请从上面的两幅历史图片中合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主题或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要求:主题或观点明确,运用史实准确无误,结构和思路清楚)
7 . 在历史上,日本曾一度是以德国为师的,明治维新基本上就照搬了普鲁士的样本,但在一战中,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这一变化旨在
A.争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B.遏制俄国在环太平洋的势力
C.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维护英日在远东的共同权益
8 . 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
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
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
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2019-05-23更新 | 515次组卷 | 24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部分重点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A卷)历史试卷
9 . 下图为《笨拙》画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漫画。这反映了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是
   
A.巴尔干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
B.欧洲大国企图压制地区冲突矛盾
C.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
D.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
10 . 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英招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一战的显著特点是

华工在战场上紧急修复被炸毁的铁路
A.“以工代战”
B.文明出征
C.不参与战务
D.民间自发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