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2018-03-0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大战的后果练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了生命,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内就有1.8万人死去。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万人被捕入狱。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困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

3 . 材料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象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根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威廉二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92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二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战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英国沙俄法国德国日本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142.66161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3350174010602903030
殖民地人口(万人)39350332055501230192097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2)有人认为,没有威廉二世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请结合材料二对此观点加以评述。

2018-03-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1单元第4课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练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以……帮助。

——引自1890年《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状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1911年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来……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引自1917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这样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2018-03-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1单元第3课大战的后果测试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
1000万人2000万人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具有“世界规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

材料二: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贷款是协约国的。

——《大战期间的美国外交》

材料三: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展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国历史上的演说和文献》

材料四:1938年12月,美国就远东新秩序照会日本说:日本在华利益置于一种优越的地位,这事实上是对美国合法权益的——种歧视。1940年6月,日本外相发表“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罗斯福确定对日方针的政策是:“避免在太平洋发生公开斗争”;“继续经济压力,援助中国,但不把日本推到使他的军方要求战争的地步”;“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美国历史文献》

请回答:

(1)材料一适应了美国人的什么心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原因和借口。

(3)材料四中的“合法权益”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有关内容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对日政策的特点和目的。

(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应如何看待美国对战争态度的变化?

2018-02-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世界单元测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普通德国士兵在他的家书中写道:“德国人向来把死亡看作高尚人生的完成……”

材料二在1918年11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

材料三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存在的什么情况?

(2)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3)阅读材料三,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由材料二、三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欧洲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018-02-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测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6年美国对交战双方的贸易总额(亿美元)

年份同协约国贸易增长指数同同盟国贸易增长指数
19148.24100.001.69100.00
191519.9241.00.117.00
191632.14389.70.010.68

——杨生茂《美国外交史》

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16255015
192116255816
39433134635585134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参加这次战争,是因为正义受到侵犯……因此,我们在这次战争中所要求的,绝不仅是和我们本身有关的东西。我们所要求的,就是要使世界适合人类生存和安居乐业……同时,以我们本身而论,我们看得十分清楚,除非正义施及他人,否则正义也不能独施予我。因此,世界和平的方案,就是我们的方案。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对国会的演说《十四点计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参战前的贸易状况及参战对战局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并说明理由。

2018-02-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测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