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纵观其历程,最早是始于鸦片战争前的向“南洋”偷运华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殖民主义者利用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商口岸为基地和据点,公开而疯狂地揪起贩运华工的恶潮,不但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其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大量华工被贩卖到海外,过着苦役生活。一战结束后,贩运华工出洋仍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一度出现回潮现象。至20世纪30年代,华工作为苦力被贩出洋的情况方告结束。

——摘编自董丛林《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华工史话》

材料二       1917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之后,赴法华工的身份客观上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仅是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而是变成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到大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华工更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华工参战角色的论述也由此产生。有关华工参战角色的建构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即华工的应募动机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材料三       1925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并由此掀起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运动。这时,《晨报副刊》连载了一篇名为《巴黎和会中之华工》的文章……该文特意描写了华工的爱国举动以及英国和日本对华工的虐待与镇压,实际隐喻的是日本伙同英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以此号召工友再次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的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政府随即以日本违背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国际公约,向国联提出控告。在此背景之下,“一战华工”又一次被提起。该次有关华工的论述主要围绕华工与《九国公约》的关系展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历史上华工演变历程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战中赴法华工身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归纳其“对国家的贡献”。
(3)甲同学赞同《晨报副刊》刊登的文章,乙同学对华工与《九国公约》关系持有疑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择:①对甲同学“赞同”的意见进行评价;②帮助乙同学解决“疑问”。
2022-12-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它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伴随着国际力量和体系结构的剧烈变动,这一体系的瓦解已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的体系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平条约》是依据战胜国的利益对欧洲领土进行重新划分的。但战胜国依据的不是着眼于国际制衡的欧洲传统均势原则,而是不考虑或干脆损坏国际制衡的民族自决原则。巴黎和会上的民族自决权原则是美国从外移植到欧洲大陆上的,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它制造出一些新的民族问题。虽然各新兴国家根据和会要求都签署了保护少数民族条约,实际上,一纸条约并不能解决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正是这些少数民族问题,日后成为在欧洲不断引起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材料二   二战全面爆发前,本来存在着许多有利于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发展和升级的条件。世界有关大国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采取集体、果断和有力的措施,是可以把大战推迟或阻止于局部战争阶段的。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却推行了一条纵容侵略、牺牲他人、乞求苟安的绥靖政策,延续了国际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战局的演变起了加速剂的作用。

——摘编自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分析《巴黎和平条约》依据民族自决原则的主要原因,概述该原则确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战争演变的角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结合中国战场与欧洲战场的相关史实,说明绥靖政策是战争演变的“加速剂”。
2022-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4 . 国际联盟
(1)宗旨:促进____,实现世界____
(2)局限:国联形成决议的“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3)评价:是____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022-10-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国联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实质上国联(  )
A.推动德国进攻苏联B.成为绥靖政策的实施机构
C.是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D.是美国称霸的场所
6 . 《非战公约》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
③为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7 . 《非战公约》签署的时间、地点是(     
A.1927年、巴黎B.1928年、巴黎
C.1925年、洛加诺D.1926年、伦敦
2022-09-14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

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
2022-08-31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的成立(     
A.直接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有效遏止了法西斯势力
C.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益尝试D.推动了巴黎和会的召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1919年3月26日英国伯拉德·帕特瑞吉发表在英国《庞奇》杂志上的漫画《超重》。橄榄枝上的英文是:国际联盟;下面是威尔逊与和平鸽的对话。据此分析,“超重”的含义是(     
A.美国打着和平的旗号操纵了国际联盟B.美国借助国联实现了称霸世界的野心
C.国际联盟难以承担维护战后和平重任D.国际联盟是在美国倡导和推动下建立的
2022-08-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纲要下-素养测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