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再次失败,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再一最味的依赖苏联,开始谋求与美苏之间的平衡外交,埃及则彻底与苏联反目成仇。这反映了
A.苏联的国际地位不断衰落B.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美国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D.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则
2021-06-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阿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如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险些引发美苏在中东的直接对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引发西方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1982年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未曾断过,但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却集中在伊拉克。伊拉克战后,中东局势发生巨变。美国挟伊战速决之势,谋求单极世界霸权,中东地区成为其建立世界秩序的试验场。在美国新的中东战略中,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成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心正在东移。这种变化不仅给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冲击,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阿以双方,使双方进行战略调整。中东地缘政治的巨变,也使外部国际力量调整在阿以问题上的立场。

——摘编自余国庆《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嬗变与阿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1981年,由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和沙特六国联合成立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在两伊战争中,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调解,积极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在海湾战争中,敦促伊拉克军队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有力保护了科威特。

——摘编自安阳《海湾合作委员会处理地区危机的方式与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合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合会成立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已近尾声,七月间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周边最严峻的战争威胁得到解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估计: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必须抓住这个得来不易而仍充满变数的历史机遇,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大步向前推进。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进入1953年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列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材料二     “熊猫外交”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年)
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2)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3-02-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尼克松访华的报道

1972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下表列举的是当时部分媒体的报道

序号

内容

《日本经济新闻》在文章中指出:“尼克松总统和毛主席笑容可掬握手的一帧照片无疑是像雷电一样打在苏联首脑的心坎上。”

日本《读卖新闻》发文指出:“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已经具有作为拥有核战力的大国的发言权……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 事上从亚洲退却。”

意大利《天使报》指出:“(尼克松访华)是因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仍然是苏联这个大国。”

《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既证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也证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的新地位。”

采用“从尼克松访华的新闻报道看 XXXX”的格式,从上述新闻报道中选定一个视角,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视角进行解读。

2023-01-12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骤起,大半个阿拉伯世界争取石油输出的卖方垄断价格,曾两度造成西方世界的石油危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19731975年、19791982年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促发因素之一,充分显示了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联合反殖、反帝斗争的巨大威力。

材料二   197310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以石油为武器与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展开斗争。他们一致行动,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逐月减少石油供应5%,此外,还采取了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结果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西欧、日本各国纷纷讨好阿拉伯国家,改变了态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分化瓦解,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现裂缝。海湾国科威特由于和伊拉克等邻国的诸多矛盾,率先背弃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同盟”,单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伊拉克在多方交涉甚至发出各种威胁无效之后,加上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欲望,竟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阿拉伯世界因此正式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苏联解体,美国急欲复圆“大国梦”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纠合“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使阿拉伯世界更加四分五裂。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反帝反殖斗争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石油输出国组织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22-09-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二战后初期,美国等国禁止联邦德国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染料,禁止射击砍刺类武器的改装限制重型机床的生产,限制船舶的制造,限制化学科学的研究,钢铁产量每年不得超过10万吨。不过,到1950年9月,美国等国却放松对联邦德国钢铁和煤炭生产的限额。导致美国等国这一对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联邦德国是反苏的最前线B.朝鲜战争爆发产生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柏林危机中西德形势恶化
2022-07-23更新 | 572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一个美国出兵朝鲜的决定,民意调查支持率达到了 81%,美国民众认为有必要进行这场战争来遏制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捍卫美国的利益。

——摘编自张君法、李金芝《略论美国公众舆论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 ,毛泽东确信与美国的较量不可避免,美国宣布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的安全。与此同时,“蒋介石重返大陆”等谣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严重威胁了中共政权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基础。权衡利弊后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经过中朝军民三年多的浴血奋战,最终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说:“帝国主义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征服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金东吉等《朝鲜战争初期 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并分析抗美援朝胜利对中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8年至1979年,伊朗爆发的革命推翻了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巴列维王朝。革命爆发,国君巴列维在美国的帮助下逃埃及;美国还紧急冻结了伊朗的在美资产,这引起了伊朗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由此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此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断加码,并在伊拉克挑起两伊战争后,在“中立”的名义下对伊拉克提供各种类型的帮助。1985年至1986年,当战争陷入僵持时,有媒体爆出美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和情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解释说:“为了和伊朗革命政府建立联系,我们向德黑兰出售了2000枚陶式反坦克导弹和一些电子零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伊朗政府中有一些稳健或者说是务实的人物,这些人对美国并无敌意。”然而当伊朗在战局中渐露优势时,美国又公然偏袒伊拉克,放任其使用化学武器,导致参战国两败俱伤。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和伊拉克的实力大大削弱,美国却借机达到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日的。

——摘编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朗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伊战争对交战国的影响。
2022-04-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二十世纪的东北亚,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前半个世纪烽火连绵,战乱频仍,每一次战争都导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停滞倒退。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战火在东北亚蔓延了整整半个世纪。战争的间隔时间相当短,长不过10几年,最短的仅隔5年。不仅频率快,而且规模大,甚至出现了像朝鲜战争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投入兵力也最多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后半个世纪当然也潜在着危机但相对安宁,东北亚各国都获得了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也最有前途的地区之一,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只要东北亚各国人民认真总结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教训和经验,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开创一个各方面差异虽大但能密切合作,共同繁荣的区域化经济结盟的新模式。相信这一模式的出现,将对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黄定天《二十世纪的东北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约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因素。
2022-03-29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