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B.它是争霸的帝国主义的战争
C.它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D.它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 . 材料   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战争观: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庞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被战争残酷现实震惊了的精英开始反省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在此背景下,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即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二战期间,特别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以及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对战争的认识。反法西斯的现实需要催生了战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推动三种战争观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战争观演变过程中得出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2020-04-2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其因素有哪些
①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垮台   ③英法虽胜但遭受重创
④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⑤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
5 . 阅读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1914-1918年英国妇女从事劳动情况统计表
行业1914年7月和1918年7月的雇佣女性人数之差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
1914年7月1918年7月
金属+424000925
化学+640002039
服装—440006876
政府机构+223000347

A.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
B.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C.战争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
D.英国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一:1914年美国宣布中立,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三年的战争中,各种因素的组合慢慢地改变了公众舆论,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引起了另外一些美国人的反感。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心也产生了影响一在一般美国人眼中,法国看来就是受害者,英国控制着全球电报网,并且毫不迟疑地把它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在宣传领域中德国人的愚蠢和英国人的老练,也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改变起了作用。

——摘编自(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二:1929年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海明成第二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小说以作者在意大利战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到意军服役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生离死别的恋爱故事,嘲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荒唐和所谓“光荣”“英勇”和“荣誉”的无聊。

——摘编自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众舆论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永别了,武器》受到读者欢迎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交战国都是统治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列强,非洲殖民地几乎都参加了战争。为了支持战争,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100多万非洲士兵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殖民列强鼓励身着制服的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而在此之前,因为肤色,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不仅男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当成搬运工为军队服务。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为了加强对非洲的统治,战争期间及战后,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港口、公路、铁路、电缆等。

但是,殖民者对非洲的拉制和掠夺,使很多非洲人倍感失望,他们对战争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回报。在一些被称为“新精英”的知识分子中,非洲认同和民族性的观念产生了。这种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非洲民族主义运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殖民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8 . 观察下图,它反映的直接信息是
A.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D.西欧经济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9 . 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
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
①德意志帝国     ②奥斯曼帝国       ③奥匈帝国     ④美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8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绥棱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