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力图作为平等一员融入国际社会B.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C.希望与各个战胜国平分胜利果实D.对当时国际形势有理性分析
2 .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2020-10-14更新 | 92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材料三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英国】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据此竭力奉行所谓“真正的中立”。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用威尔逊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保卫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以及保证美国公民在公海上完全享有他们举世公认的权利。随着一战的深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用与功利的民族特性使美国政府对一战的政策与态度发生了变化。1915年春季以后,美国逐步抛弃了其中立立场,转而倒向了协约国一方,美国终于在1917加入了协约国集团进行对德国作战,为一战协约国一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0世纪30年代,纳粹主义在欧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的元首,纳粹主义横行欧洲。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实行中立政策,与同盟国和轴心国集团两方面都进行大量的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在亚、非、欧洲恶性膨胀,美国的国家利益日益受到威胁,美国最终放弃了中立政策。特别是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标志着美国向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中跨出了一大步。1941年12月7日,美国终于在珍珠港呼啸而来的炸弹声中结束了其中立政策。美国参战后,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使盟国的力量大大加强。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了。美国的参战大大加速了二战反法西斯的胜利。

——摘编自马楼楼《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战争政策变化的共同特征,说明影响其政策变化的决定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的影响。
2020-08-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17年11月,波兰向美国政府提议,与德国交战的各国应签订一个协议并纳入其战争目标:将克罗地亚及罗马尼亚的领土并人根据其民族而建立的民族国家之中;建立独立的捷克...但美国政府对该提议不予理会。这说明当时
A.美国未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B.美国希望维持一战前欧洲格局
C.美国尚未决定分裂奥匈帝国D.协约国因民族自决发生了分裂
6 .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引发对制度的信任危机B.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C.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D.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7 . 严复在评价某次战争时指出,“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严复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爆发的导火线B.交战双方的目的
C.战争持续的时间D.战场形势的变化
2020-07-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1916年英国第一辆坦克出现时,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7年4月6日,旁观两年多的美国,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逼迫下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等人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

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及启示。
2020-07-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说:“在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一战使人们怀疑现行的社会制度B.工人的不满引起劳合·乔治敌视
C.英国工人阶级发动革命推翻政府D.一战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0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大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