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914年秋,一战爆发,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下列史实可以用于佐证格雷爵士的是
A.“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B.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对全球事务具有决定性的发言
C.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
D.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
2 .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引发对制度的信任危机B.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C.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D.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 .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认识到西方文明自身所遇到的冲突和张力,西方文明也有着自身的难题和挑战,他对于中国文化有了更高的评价和更加客观化的认识。出现这一看法的原因主要在于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一战”引发的理性反思D.西学东渐不断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新群杂志》便公开检讨国家主义(强调国际强权政治和霸权思潮);《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也提出要用和平的“协力主义”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梁启超更为彻底地放弃了极端国家主义主张。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A.世界局势影响中国思想的路径思考
B.一战改变世界新旧文明格局
C.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抨击西方价值观
D.国家主义遭到外交公理的冲击
2020-03-27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模拟历史试题(三)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这说明“一战”
A.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
B.给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促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
D.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
6 . 熊伟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中写道站到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问题。”作者认为
A.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
B.人类在一战后根本没有进行反思
C.一战使各国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D.—战造成的物质损失还不够惨痛
7 .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以下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D.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2019-04-05更新 | 25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这反映出当时
A.苏俄制度具有明显优势B.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
C.意识形态之争尚未开始D.民众对构建社会新秩序充满期望
9 . 德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个针对俄国的东方政策,下面内容,哪一个最有可能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对俄国(苏联)的政策
A.德国追随英法,孤立俄国
B.德俄军事结盟,对抗英法
C.德国加入北约,对苏冷战
D.德俄政治友好,经济互惠
10 . 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
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