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联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荧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的影响。
2022-09-12更新 | 37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重约第22条中规定

(1)凡殖民地及领土,在战后不再从属于原宗主国,而对那些尚不便于实行自治的地区则实行委任统治的原则,委任统治制度的目的是要保证将居住在该地区内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作文明之神圣任务。

(2)国联按各先进国的能力,意愿来授予他们的统治的资格,堂任国此后承担管理的任务。

(3)按照委任统治地区的社会发展、领土范围,经济状况来规定受任国对当地管理的程度。

(4)将委任统治地分成甲、乙,丙三种类型1对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甲类地区,受任国的任务只是提供行政上的指导和帮助;对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的乙类地区,受任国根据规定的条件负行政统治的青任;对地瘠民贫,人烟稀少的丙类地区,受任国遵照规定条件,将它们作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进行统治。委任制运作由国际联盟的一个常设委员会所监督,它主要是审查委任统治国提交给国联的殖民地年鉴报告和接收处理殖民地人民的请愿。常设委员会由法,英,比,荷、西,葡、日等国各派一人组成,北外从没有殖民地的国家中提供三名代表,以保证公平和公正

——摘编自李艳娜(“委任统治制”与“国际托管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委任统治制”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战后的“委任统治制”
2022-04-1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结后,为了瓜分殖民利益和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1919年,在英法主导下,国际联盟成立。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英、法、美、苏对日本侵略行为保持沉默或者仅仅予以口头上的谴责。1933年,国联关于中国东北问题的《李顿报告》中虽宣布九一八事变是侵略行为,但并未对日本采取有力的制裁措施,之后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意大利采取了财政和经济制载,但并未对意大利实行石油禁运,使得意大利可以继续发动侵略战争,1937年,意大利退出国联。德国法西新头子希特勒无视凡尔赛体系的有关规定,公然破坏《凡尔赛和约》,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进行大规模的扩军备战行动,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对于德国破坏和平的行为,国联仅仅对德国采取口头上而非强制性的手段制止。

——摘编自王新《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联在应对法西斯侵略方面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联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工业革命向前推进,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报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这为以后新的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常设国际组织的成立和运作奠定了基础。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包括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在内的和平活动。一战期间,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但同时也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其维持霸权的工具。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抛弃了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威信。国联自身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的原因。
2021-03-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是战胜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在吸收了欧洲协调机制及其他国际组织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建立国际联盟的讨论主要在英美之间进行,最终建立的国际联盟以<国际联盟盟约》为国际法的主要依据,从组织机构和组织职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但是《国际联盟盟约》在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制止战争等决策机制方面存在巨大漏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秩序彻底破产。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国际联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走向破产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之后,国联仓促成立.国联的主要机构有全体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一致通过,弃权票和争端当事国的票都不计算在内。
国联拥有42个创始成员国,最多时有58个成员国.美国虽然是倡议国,但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而未参加,而苏联由于英法的仇视而被拒绝加入.国联长期由英法等二流国家操纵。
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国联为什么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
2015-06-2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北唐山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