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

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材料二   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材料三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他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他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图三 联合国家宣言 图四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1)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3)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依据材料三模仿图一的示例,从图二、图三中任意选择一例,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15日,希特勒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就军事扩张问题作了秘密报告。其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作会议记录,五天后又将原始记录整理成备忘录,史称“霍赫巴赫备忘录”。希特勒在会上强调,“德国的未来,将取决于能不能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罗马帝国和英帝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能用粉碎抵抗和大量毛线来实现扩张”,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扩张的步骤是什么?根据他的发言和指令,可以概括成“先大陆、后海洋”的三部曲:首先建立一个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波兰的但泽走廊;其次打败法国,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第三,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雄全球。在实施扩张的计划时“必须考虑到两个可恨的敌人:英国和法国,他们是不会容忍屹立于中欧的德国巨人的”。因此夺取捷、奥两国,也是为了排除对抗英法时的侧翼威胁。希特勒认为实施扩张的时间,“最迟在1943-1945年”,如果法国发生内讧或者卷入同另一个国家的战争,则必须提前行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霍斯巴赫备忘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霍斯巴赫备忘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局面开始被打破,英法决策者相当一部分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的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希特勒先后制造了针对捷克的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克政府既不愿依靠爱国群众,又把接受苏联援助看成一种“自杀手段”,最终选择屈服。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这一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和1/2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5个月后的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慕尼黑协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2017-04-17更新 | 1745次组卷 | 27卷引用:解密21 事件之慕尼黑阴谋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