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1 . 材料   1931九一八事变后,起初日本政府和军部因顾忌国际社会的反响而保持克制,但.在经济大萧条中苦苦挣扎的民众热切追捧关东军,为关东军占领中国东三省欢欣鼓舞,在全国掀起了捐助国防费、捐献兵器及向前线寄送慰问品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当局认可了关东军的军事冒进行为。后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侵占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在对外扩张侵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军部通过控制媒体,宣扬对外侵略战争是建设王道乐土圣战。扩大甚至虚假宣传日军在海外的战果以蒙蔽民众;通过控制教育.灌输忠君爱国理念,驯化国民为了天皇、为了国家而舍生忘死。根据《国家总动员法》(19385月).在战争状态(包括准战争状态)下,出于国防需要,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国家全力,需统制运用人力、物力资源。据相关调查,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共造成约310万日本人死亡。其中,军人及随军人员等死亡约230万,平民死亡约80万。

——摘编自郭丽《试论二战中日本教育工作者的战争责任兼论国民的加害者及受害者角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众支持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侵略对本国民众造成的危害,并谈谈你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认识。
2021-07-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对日宣战                                             ②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③德国闪击波兰                                             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
3 . 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丘吉尔这段演讲的背景是
A.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扩大B.德军主力大举入侵苏联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D.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4 . 【日本侵略战争】

材料一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摘编自刘德斌等《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因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投入大量物资和人力,国力虽持续消耗却无和谈之迹象,加上与欧美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得日本在国际上日渐孤立。后来美国、英国和荷兰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断绝其战争物资的输入,美国等国提出恢复贸易的条件为日本从中国撤军。日本在与欧美列强发动战争与撤兵之间选择了前者,并计划夺取亚洲的欧美殖民地。194112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19411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背景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海军战略的转变,使英国在远东更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慕尼黑会议后,英国频频向美国提出海军参谋会谈的要求。由于英美海军战略大致的相合,英国争取美国在远东合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美国的合作只能暂时遏制日本的南下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地位。……“七七事变”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一则担心中国很快崩溃;二则唯恐激怒日本损害英日之间的关系。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对中国战场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计,认为中日之间的对峙将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当然这些援助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英国远东军事地位的虚弱以及欧洲局势的牵制,使它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

——摘编自周旭东<二战爆发前后英国海军战略与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1-07-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4012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一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二战的新观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并指出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过去两年”的史实说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理由,并概括指出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2021-07-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观察下图,该图的作战计划是
A.“海狮计划”B.“曼斯坦因方案”
C.“巴巴罗萨计划”D.“霸王行动”
2021-06-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的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下列史实可以作为“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论据的有
①戈雷岛成为了奴隶贸易的中转站②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
③德军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④二战直接军费开支达1.1万亿美元
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 . 它是伏尔加河下游一切交通的要冲。当德军突入市区时,斯大林下令“绝不后退一步”,号召他的部队为俄罗斯进行一场“爱国”战争。在他的号召下,红军誓死拖住德国人,直到红军能够重新组织对敌人的反攻。这是史书对二战期间一场著名的战役的描述。这一战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德国闪击波兰C.莫斯科战役D.西西里岛登陆战
2021-06-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发表于1940年末的漫画一一《新年展望》。希特勒此时最需要“展望”的问题是
A.如何应对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B.是否与意大利和日本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C.要不要开始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D.是否要全力东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