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1938年10月,希特勒提出了新的军备计划,11月日本首相发表了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使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意识到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于是,联合委员会着手制定了一组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二战爆发后美国不仅越来越认清德国是它的头号敌人,而且越来越明确英国是美国的第一道防线的战略思想,从而使罗斯福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英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历时两年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出台的新的彩虹计划,体现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强调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准备进行两洋战争,把打敷德国放在了第一位;如果日本进入战争,美国和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将首先是防御。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彩虹”计划与“橙色”计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彩虹”计划出台的原因及意义。
3 .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各装甲师以他们此时早已熟悉的方式冲破边境上的防御工事,深入到后方,包围了苏联所有的军队。德国人的获胜除了突袭这一重要因素外,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他们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占优势。当然苏联人有大批后备兵可资利用,但是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使得苏联很难迅速有效地利用这些后备兵。而且德军由于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环境下都作过战,因而它还拥有具备作战经验这一显著优势。此外,斯大林拒绝认真对待纳粹很快就将进攻苏联的警告,因此多数飞机第一天还在机场上就被炸毁了。另外还应该想到的是,这不是苏联和德国之间,而是苏联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一场斗争。也就是说,苏联红军不仅要对付德国军队,还要对付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大量军队。苏联的兵工厂除了与德国的兵工厂竞争外,还要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厂竞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初期双方面临的战争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初期上述战争态势出现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的枢纽。19406月,由于法国投降和意大利参战,欧洲经由地中海通往中东的航路基本被切断。若不能保证中东的军需及民用供应,中东必将不战自降,因此,英国视中东供应为头等大事。1941年,英国中东司令部组建了中东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各地区分配可供使用的船舶;确定进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审查并批准进口许可证;决定应从哪些国家进口货物;在中东维持小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共同储备,以供紧急时期之用等。该中心对中东各国的出口货物实行包买、先买政策,使得中东各国政府和老百姓手里持有大量钞票;为了支援盟国,该中心大量进口战略物资,把民用物资的进口削减了4/5,使得中东地区的生活用品短缺,供不应求。1942年,美国正式加入中东供应中心,美国对中东的出口额当年比1939年增加2倍,大大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英镑的优势地位,坚决抵制美国控制中东。194511月,英美协商解散了中东供应中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供应中心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供应中心带米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73日,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丘吉尔和罗斯福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同苏联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但英美军事当局对苏德战场普遍作出悲观估计,认为苏联的抵抗难以持久。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否则美英正在筹划的会晤也将受影响。在这种急迫形势下,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他在征得罗斯福同意后,于7月底飞往莫斯科拜会斯大林,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准备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提供第一手材料。89日至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二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摘编自李铁城《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会议召开的主要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相对于亚洲,美国更靠近欧洲。19世纪末,美国在同日本及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距离美国经济重心更近的西班牙所构成的威胁比日本更大,因此,首先要对付西班牙。这一“先欧后亚”的思想在美国以后的军事战略中得到延续。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主流文化仍是白人至上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他们将所有亚洲人归于更低的一类人。1937年,美国同欧洲的贸易额是22亿美元,与亚洲只有1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实力强大的德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超过日本。在此背景下,美国于19413月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中国战场的地位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美国于1941年和1942年根据《租借法案》援助中国的资金约为总援助金额的1.5%,1943年和1944年降低至0.5%.中国被排斥在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之外,被人称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耿志《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兼论“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于1944109日晚在莫斯科会晤。两国首脑就巴尔干势力划分达成了秘密协定,即英国在南斯拉夫、匈牙利享有50%、在保加利亚享有25%、罗马尼亚享有10%、希腊享有90%的影响,其他部分归苏联享有。就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谈判的同时,英国军队正开始在希腊登陆,并向北推进,却发现希腊左翼抵抗部队已在他们之前占领了所有城镇,(为了确保)英国在希腊的主导地位,解除了左翼抵抗部队的武装。在战后数年中,希腊一直站在西方一边。同样重要的是,在丘吉尔驱散左翼抵抗部队的战士时,斯大林保持沉默。这表明英苏有关巴尔干问题的秘密协议在当时是生效的、起作用的。

——摘编自《全球通史》《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苏签署关于巴尔干问题秘密协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苏关于巴尔干问题秘密协议的特点,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4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初期,法国的停战及停战派组成的维希政权,使英国面临单独抗战的挑战,增加了英国抗击德国的阻力。并且法国维希建立后,仍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强大的舰队,英国政府极力避免维希政权完全导向德国而助纣为虐。赖伐尔(法国沦亡后,在希特勒支持下,19424月出任总理)进入内阁后,主动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对此,英国实施了“弩炮”作战计划,沉重打击了法国的舰队,一些仇英分子则对英国展开了攻击。英国还封锁了法国的大西洋沿岸港口,使得维希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也阻拦了法国物资流入德国,加剧了德国对苏联资源的依赖,使得希特勒决定对苏作战以获取资源。……当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占领维希政权控制区,英国就彻底抛弃了名存实亡的维希政权,转而大力支持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摘编自倪昕《二战时期英国对法国维希政权的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对法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对法政策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